
2008年以后,喝咖啡吃西餐的多了。记得,2009年,当时工作的写字楼里的咖啡一角,刚刚被COSTA COFFEE替换,看到Swan Art倍感亲切。在迪拜,随意一家咖啡屋,都有Swan Art的现场制作,有的还有电视演示播放,招揽顾客驻足品尝。2011年,太平洋咖啡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中西方文化融合,更加亲切。
曾经在多哈一家意大利咖啡屋认识一意大利人,聊了一个多小时,后来,经常在咖啡屋里遇见,聊的就多了。他说他娶了一位具有中国广东血统的东南人女士,他见到我很自然地有些亲切,一开始说他的妻子如何如何。他说难得见到爱说话的中国人,他印象里的中国人都是三五人一起来咖啡屋,都是低头喝咖啡不说话,更不跟外国人打招呼。他说,意大利随便一个街头咖啡屋的咖啡都非常好喝。他对意大利咖啡和披萨的自豪,不亚于我们对茶叶和中餐的自豪。我们开玩笑:有机会可以开个中意餐馆,专门提供世界美味:中餐和意大利餐。哈哈大笑之后,挥手一句Chao!
Chao,再见,在做德国项目时,跟一位操作专家意大利人学的。他的办公室桌子上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高中时代的足球俱乐部获奖合影;另一张是他的女儿。

【6. 文化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发明创造、新的观念的出现是文化变迁的原因之一。现在,正在经受新科技、新产品和新观念的影响,人们感到了不同和变化,比如,衣食住行的变化,这涉及到地理位置变化的大、见识的扩大、吃的、穿的、用的,家具、家电、出行工具等变化等。改革开放40多年(1976 ~ 2019),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比比皆是。
关于阅读方面,如果掌握几门外语(现在,会说两种以上外语的不在少数),阅读的书籍更广泛了,而且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籍、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更有计算机、网络、、MP3、“Kindle”等掌上阅读、自媒体等。
关于游戏方面,孩子们的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更有巨大的变化:从我们玩的猴皮筋、跳绳、方格、藏毛虎(捉迷藏)、打口袋、下棋,到90年代出现的“小霸王其乐无穷”的第一代游戏机、智力玩具、PM3,再到现在的“So easy”的学习机、“Kindle”等掌上阅读、体育活动、音乐舞蹈学习、美术等。

【7.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习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再分解为阶级的社会里,由于各阶层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因而各阶级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
【8. 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
各种民族文化中心主义常常是无意识的。人们社会化的过程中,即从生下来之后,被长辈们以本民族文化的尺度去衡量其种种行为,认为符合自己文化标准的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等长大之后,他们又以本民族的文化尺度去衡量他人。这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以自己文化标准去衡量一切的思维偏向。这种民族文化优势感常常会阻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