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意: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赶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
孔子带弟子们游历至匡地时,被当地人围困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孔子与阳虎长得挺像,阳虎之前曾在当地施暴,被匡地人深恶痛绝,给孔子驾车的颜刻,也正是当时给阳虎驾车的车夫。
《子罕篇》中也有记载,迷之自信,天命所归因此孔子被围了五天,直到误会解除才被放行。而当时虽说孔子自认天命,却还是免不了慌乱的处境,颜回就被落在了后面。
等终于见到颜回,孔子才放心说,“还以为你死了呢!”既是开玩笑,也是担心。而颜回也是回道,“要是夫子遇到了危害,我一定不会爱惜生命,会护在夫子身边的。现在夫子居于安全之所,我怎么会轻易放弃,与他们争斗呢?”想想回到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夫子与师兄弟,还有什么是不能面对不能克服的呢?
这师生二人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牢固的感情,这种相互牵挂,生死与共的感情,也真是让人羡慕了!
论起来,古代师生关系比现代的师生关系融洽多了,毕竟在当时,交通通信不便,很多学子都是背井离乡与老师一家住在一起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真正的言传身教,并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死搬的理论知识。
很多人一生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廖廖,反而是与老师在一块儿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师者父母,的确是过去事实的写照。
张居正评说,“于此不独见其师生相与,恩谊甚深,抑且死生在前,审处不苟。盖由平日涵养纯粹,见理分明故耳。”从这些言语中不只能看出他们师生间深厚的感情,也能看出颜回在生死关头的审慎抉择。这还是基于平日较高的道德修养,使得他格外的明辨事理。
而可惜的是,最终比孔子小三十岁的颜回还是先于孔子离世,“子在,回何敢死!”也终成了一种痛心与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