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读一本关于哲学的书,读得脑子有点发胀,索性放下书本拿来手机,感觉肚子有点饿,打开美团,不小心进入了美团优选,又花一分钱买了400克速冻饺子,等着到附近小区门店自提,这就是大家说的“社区团购”吧!
在美团外卖上翻翻看什么能引起自己的食欲又价格可接受,先是看到一份24元的鸡肉加饼的组合,可是下单后发现地址不在配送范围内。于是继续寻找,找到了15.9的鸡肉加米饭的组合,下单后发现不是配送单而是自提单。想着第二天中午或晚上用,看了看地址不是家附近的,这时候肚子又在提示饿了,索性穿上外套准备下楼,忽然脑袋一转,“为何不现在去到店呢?”,于是打电话联系餐厅后,被告知还有40分钟打烊,查看地图,发现公交车过去就得45分钟,只得打车,从美团上看到有叫出租车的服务,索性点击下楼。
走到楼下发现定位的位置是自己小区旁边一家幼儿园门口,这时司机打电话问“是在路的北边还是南边?”,我远远看到他已经做好要掉头的姿势了,紧走两步上车,与司机攀谈发现美团及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的叫车单都是归拢给首汽,首汽给消费者的价格比滴滴低,因为首汽有企业用户的大单,跟滴滴一样各种类型的车都可以打到,只是可能比滴滴的车稍微少一些,可是给了我们一个选择,可以尝试。
来到富力万达广场四楼寻找店家还是废了点功夫的,验码等待,对面是一对母子,旁边是一家人,男主人在吃饭的同时也在参加网络会议,此时的自己正在戴着手套在分吃一支小鸡,看到对面的母亲要了一碟醋,我也想要一碟来去去油腻。吃完回家的路上,感觉米饭不是很好吃,鸡吃完感觉也不是鲜美,那吃的是什么?吃得是欲望,来填补内心的空洞,希望借助外在的东西来达到内心的平衡,往往不会遂你的愿。
比如满足感的获得,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感,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是用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比如人的认知,举个自己的例子。自己在上一家单位会开一辆面包车,这个面包车的空调坏了,我一直认为维修会很贵,所以,冬天冷夏天热就这么受着,直到有一天领导说:“你开去修理厂让他们给看看!”,我把车开到修理厂,然后花了不到500块钱修好了,当我享受着车里的暖风的时候,我突然感悟到“人会被自己的认知囚禁的”。
再比如我们经常与周边的人比这比那,而那些高出我们很多的人,比如“微信之父”张小龙。你关心过他有没有对象,有几个孩子吗?反正我是没有,我也没有兴趣去探究。所以,我们之所以会去比较或者被比较,都是因为我们太普通了,普通到只有在一群人里找相同点,自己才会成为大多数,也享受这大多数。而我们享受这个红利的同时却又想“我要做着什么事让自己不同,让自己成为下一个***!”,这另当别论。我们总是被教导也想着“上大学、挣钱、娶妻生子”,可是这个社会的规则是这样的吗?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社会的规则是谁制定的,为什么会这样制定?为什么制定者不是我或者我怎么样才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我们只关心自己的问题,可是只有解决别人的问题,提供价值,社会才会与你发生交换,从而解决你自己的问题。
我们总希望出人头地,被社会认可,可是从来不考虑我可以给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这个社会的问题有哪些?哪些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没考虑。寄希望于老天或者某个人或机缘一飞冲天,真是痴人说梦。寄希望于宗教,哪天自己开悟了,一通百通,自己却很少考虑做事或成事的规律,忽视常识,自以为是,所以往往最后一事无成,空蹉跎岁月。
人间正道是沧桑,尽人事听天命,与运气对赌,做好手头事,努力学习和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不想成事都难,同时又被大家认为“太难了!”,所以有句话叫“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认为“太难了”刷掉一批,“坚持不下去了”放弃一批,“太枯燥了”走掉一批,剩下的自然而然到达,这也是规律。
希望我们时刻保持对自己认知的警觉,保持开放和好奇,提升认知和格局,提升心灵品质,高处相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