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伴侣,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
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
仅此而已。”
徐志摩在给恩师梁启超的信中这样写道。
那么,他一生的灵魂伴侣是林徽因吗?
林徽因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徐当时热烈地爱上的,或许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不是真实的她自己。
他的灵魂伴侣是陆小曼吗?
在徐的眼中,陆小是最真最美的柔情女神,有着可爱和单纯的灵魂。在陆小曼眼中,徐志摩是真诚的、率真的,他的心是柔软的,能够理解她爱护她。而她“跌入爱了,于是烦恼与痛苦,也跟着一起来。”
徐和陆的结合,或许是灵魂的契合,他奔波劳碌,在教书与赶稿中努力去挣取生活费以供陆小曼高昂的开销花费。
但是甜蜜和激情在生活的压力下逐渐消失。后期,陆小曼体弱多病,深受鸦片的侵蚀,她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
老师用很多例子在表述一个结论: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符合你头脑中那么一个想象。
如果这一生你就是在去寻找你的内在想象中唯一的那个灵魂伴侣,结局就是现实很丰满,而你会很苍白。因为你追求的是你头脑中想象的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且这会是构成很多问题的源头。
《不要用爱来控制我》中讲到的泰迪幻觉就是脑海中假想的伴侣。
我想象中的你是这样的,我看到的真实的你是那样的。你会不能接受对方的真实面孔。你严重缺乏和这个真实的人相处的感觉。
关系初期(脑疯期)你会觉得如何如何爱他。
但是,在这段关系中,你能够清晰地看到对方的样子吗?
你真的是在和真实的对方交往吗?
你是不是觉得对方那个真实的人,总是让你觉得不满意,但是又离不开他?
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又总是想把他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其实是你想把想象中的那个客体套在这个真实的客体身上,你想把那个人变成如你所愿、符合你想象的那个人。
究竟什么是爱?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我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而恋爱有四种想象类型:一见钟情、单相思、激情式的爱、钟情妄想。
“懂”是超越爱的层面,是心与心的距离,接纳好的、坏的,接纳一切。
你可以努力去得到你想要的,但你控制不了他人。
别人选择什么是别人的事情,别人选择什么是在当时情况下他能做出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不是故意伤害你。
你看世界的眼光改变了,你的心态改变了,放平和了,没有怨恨了,你的世界就改变了。
“我理解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感觉我的世界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之前的我就像被圈在自己的那个牢笼里一样。”
你的心就是你的世界。
然后就是做好自己,做自己想要的、喜欢的自己,配得上拥有你想要的,包括拥有适度干净纯粹的灵魂。
你不能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合意就闹。
建立起边界和权力意识,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自己的。
我选择,我承担。选择什么,就承担其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