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17980/43c3c544ad289a54.jpg)
现代社会充满了焦虑,尤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许多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学校、重点大学,找到了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心态自然很难平衡。于是也在学习上拼命给孩子施压,事事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觉得哪样都不如人。周末及节假日不停地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这种焦虑这种不恰当的期待,常常会引发孩子厌学。那怎样的期待,才算合适呢?
这并无标准答案,但大体上应满足以下条件:
1.稍微超出孩子当下的能力,但通过孩子的努力,是完全能够达成的。
2.它需要和孩子自己的理想相契合,而非让孩子放弃自我,转而“接盘”父母的全部梦想。
只有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孩子才更有动力奋斗。
3.避免不同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彼此矛盾,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4.这个期待会让孩子有一点点紧迫感。做成了,会觉得能被父母认可;做不成,也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了。
5.给孩子必要的工具性支持。让他们能够从身边可及的小目标开始,逐步实现家长期待。
这样的期待才更具操作性,也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
6.父母要言行一致,不可口头说一套,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套。
嘴上说对孩子成绩没什么要求,但实际上却天天逼迫孩子学习,对孩子学习的每个细节都严加把控。这样的行为会使得孩子有一种窒息感,最终用不上学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参照以上标准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吧。合理的期待,是能够鼓励孩子的成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