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墨今天在读艾玛·沈的《高财商孩子养成记》一书时,读到一个“收益值和半衰期”的模型,觉得非常有启发。迫不及待想借用一下这个模型,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需要提一句,别看这本书是给孩子培养财商的,我觉得作为成人,看起来也是内容充实,同时非常有趣,很适合想建立完整理财观的读者们。
01 “收益值-收益半衰期”模型
这个模型是在这本书的chapter 21 :“生活中的断舍离”中提出的一个二维四象限模型。
我们衡量一件事是否有价值,要从两个方向来看:
一方面,要看收益值的高低。
另一方面,要看过段时间,收益还剩下多少。
这种收益减慢的速度,就叫“收益半衰期”。
有些事情,收益会有长期的效果,这叫做“长收益半衰期”。但是有些事情,当时觉得非常快乐,但是结束后却没有什么累积下来的收获:打游戏、刷抖音、抽烟、喝酒都是这样的,这类叫做“短收益半衰期”。
书中讲到“滚雪球”、“复利”在理财观念中非常重要,雪球怎么能越滚越大呢?这就需要所做事情的收益能够累积下来,作为基数。而不是像雪花掉落在地上就融化了,太阳出来,水分蒸发,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因此,我们把会累积下来收益的事情,归属为“高半衰期”的类别,我们把不会被积累下来收益、或者收益很快消失的事情,归为“低半衰期”一类。
02 二维四象限分析
接下来,我们把“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分别放在纵轴和横轴,形成一个二维四象限模型。
下一步,就可以把自己常做的事情进行归类,填入这个二维四象限图中。
我的“收益-半衰期”图是这样的:
先看左上角的“高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比如,吃大餐、刷抖音、玩游戏。这些都是在进行中,我会觉得很开心,对自己有很大的“兴奋刺激”的事情,但是过后就会觉得很空虚,并没有什么收获会累积下来。
再看左下角,“低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对我来说,想到的就是刷朋友圈。在刷朋友圈时,我也没觉得多有趣,时间很快就被浪费掉了,也没觉得过后有什么获得感。所以,现在我会逐渐减少刷朋友圈的时间。因为本来这件事获得感就很小、刺激也比较小,是比较容易戒掉的。在微信上,我会把时间用在高质量的公众号中,获得更有效的、有更高收益的信息。
再看右上角,“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
我认为技能类的学习,都是马上上手能用,对工作、对生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属于高收益类。技能学到手,只要经常用,对未来会有持续帮助,因此又属于长半衰期类。
这类事情,会让我们很快有成就感,又可以累积以下,作为长期的资本,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都可以从这一类开始,因为有很快的正向反馈,让我们有动力坚持下来。
最后,我们来看看右下角“低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
这一类事情的特点是,需要持续做很久才能看到效果,收获不会那么立竿见影,比如:学习一些知识类的课程,读一些有深度的好书,或者提升认知水平等等。
这些事情,都很难坚持下来,因为反馈并不像“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那样强烈,不会在学习后,很快就有收获。但是日积月累,会为自己的人生累积下非常多的优势。
因为人和人之间巨大的差别,来自于底层“算法”、思维认知层面的差距。
“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以技能类居多。而技能类的学习,除非想达到顶级的水平,持续的学习,对于资质不差的人来说,都是可以达到的。
但底层的思维不同,需要深度的思考,持续的输入。半衰期很长,即时的收益很小,但日积月累,随着认知的提升,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低收益、长半衰期”类的事情,对个人非常好,但坚持下来困难是很正常的,怎么办呢?
这时候,我会采用一些方式,让这些事情从“低收益”,向“高收益”的象限靠拢。
比如,在读书后画一张有益的思维导图啊,写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感悟啊,或者可以把有的一点点感悟,跟身边的人分享和交流,更多地转化成直接收益,这样会让我从这些知识的摄入中得到强反馈,这样坚持下来就会容易得多了。
03 建议
如果想要持续地进步和成长,我们可以尽量限制自己做左侧两个象限事情的时间,不要让大量的时间被“低半衰期”的事情占用掉。
起初,想建立这种比较好的生活状态,可以从右上角的“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做起,比如对一些技能进行学习,这种强正反馈的事情,会很容易坚持下来。
但是真正会让我们底层逻辑升级、思维跃迁的事情,往往都属于右下角的“低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比如一些知识的摄入、认知的升级。这个象限的事情也是最难坚持的,我们可以通过把弱反馈向强反馈转换的方式,让低收益转化为高收益,这样就更容易坚持下来。
总之,我们要尽量多做右侧“长半衰期”,能累积下来收益的事情,少做左侧“短半衰期”的事情。这样会让我们从时间中获益,把收益不断地“滚雪球”,而不是让时间像雪花一样落到地上就融化了,庸庸碌碌地度过了本可以很有价值的一生。
04 思考
请你想想你常做的事情,都属于哪个象限。
动手画一个二维四象限的图,给自己的“升级”做个规划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