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君主的交往之道:却之不恭(下)

与君主的交往之道:却之不恭(下)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7-12 00:05 被阅读0次

孟子举例说,孔子在鲁国当官的时候,鲁国有猎较的风俗,孔子也参与猎较活动。连猎较都可以,那又何况接受赐予呢?

所谓猎较,是指在狩猎竞赛中,相互竞争,抢夺猎物,其中最肥美的,可以作为祭祀的牺牲。

 万章疑惑地问:“是不是孔子出仕没有遵循大道呢?”

孟子说:“孔子出仕当然是遵循大道的。”

万章:“那他为什么还参与猎较?”

孟子:“孔子随后首先修正了关于祭祀所用器物的条款,规定狩猎所得的野兽不得用于祭祀,这样人们就不会再热衷于猎较了。”

 万章说:“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既然猎较不合礼法,鲁国又盛行这种做法,孔子为什么不直接辞官而去呢?”

孟子说:“孔子是要从某件事开始,作为一个突破口。如果实践中推行不不下去,他就选择离开,所以孔子为仕没有超过三年的。孔子出仕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发现可以推行道义而出仕的,一种是因为主人礼遇而出仕的,一种是因为主人养贤而出仕的。季桓子当政的时候,孔子觉得有机会推行仁义而出任大司寇,这是第一种情况;他与卫灵公讨论国事,是因为卫灵公给他高规格的礼遇,享受和鲁国司寇一样的待遇,这是第二种情况;衛孝公(原文有误,历史上没有谥号孝的卫国国君)喜欢养贤纳士,孔子是其中之一,这是第三种情况。”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古文“仕”并不仅仅是当官的意思。《说文解字注》说:“学也。训仕爲入官,此今义也。古义宧训仕,仕训学。故《毛诗传五》言士、事也。而《文王有声传》亦言仕、事也。是仕与士皆事其事之谓,学者、觉悟也。”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只要出来为君主服务取得报酬,都称为“仕”,而不必一定有官职。

这一章讲的其实还是孟子自己,孟子不愿出来做官,却享受了很多诸侯国的丰厚待遇,孟子这是给出了之所以这样做的一个说法。简单一句话,却之不恭,受之无愧。

在《孟子》的其他章节也有关于孟子接受君主馈赠的记载,他实际上是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当有利于他保护自身安全,以便完成他周游各国、推行仁政的旅行时,而他又确实需要时,他便接受;当君主别有所图,希望孟子留下来协助推行霸道时,他便拒绝。

【《孟子》简读之万章篇008】

相关文章

  • 君主之道——暴力、安抚与狡诈

    《君主论》一书,是马基雅维里以自己长期的从政和外交经验、丰厚的历史知识为根据,审慎思考后整理出来的一本政治哲学类的...

  • 《主道》

    韩非所谓的主道,指的就是君主的驾驭臣子之道。 关于君主驾驭臣子之道的总原则,韩非首先论述道:“力不敌众,智不尽物。...

  • 人之上以人为人,人之下以己为人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小国为了自保和壮大,在如何治国和如何与邻国交往方面颇下心机。齐宣王就曾经为了邻国交往之道问过孟子...

  • 交往之道

    你会与人交往吗? 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讨好别人,怎么做才能大...

  • 交往之道

    黑暗降临的时候,没有谁能看得清楚你是谁?我们也卸下了面具,露出本来的心性。 黑暗中没有谁是可以相信的,是一种正常的...

  • 交往之道

    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发生液化或者凝华,其过程是很复杂的,简单解释一下就是两个条件,一是降温二是需要有凝结核。当温度下降...

  • 《曾国藩家书》

    今日开启新书《曾国藩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

  • 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古人才说:不了解一个人,看与他交往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看看君主身...

  • 剽悍行动营【12/21】《人性的弱点》

    【标题】与人相处之道 【字数】798 【正文】 我们生来与人交往,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与朋友,与同学,与同事,与领...

  • 受之有愧。 却之不恭。 矫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君主的交往之道:却之不恭(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ag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