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很关键的时期——都市国家时期,他为中国文化发展作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所谓都市国家是将农民集中起来的城郭都市,被称为“邑”“邦”“国”等,周围环绕着城郭,人民居住其中,耕地在城郭之外,耕种需要到外面,而闲暇的时候就容易在城郭内聚集,这种情况下,孔子等人将王官学传入民间,促使民智开启,加上人民的聚集,有了大范围的交流和碰撞,传播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而这种风气一再被发扬,终于产生了百家学说。
这些学说中,若论生命力,儒家可以说遥遥领先,其中很重要一点——兼容并包。
百家学说是都市国家带来的一项意想不到的巨大的财富,形成百家学说的条件是,文化的流动(王管学流向民间),人群的聚集,相对自由的碰撞。这些条件看似简单,但在后面的一千多年中很难同时达成。
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分三十六郡而治,国家形式从都市国家进入领土国家,人才不再像以前那样在一个地方那么集中,在这以后的一千多年里,虽然形式多有变化,然其根本没变,加上新思想成长土壤一直比较贫瘠,所以一直没有迸发式的发展。
时间来到了北宋,这一时期在有意无意间比较特殊。
首先宋王朝从唐末五代十国吸取的教训,以及面对外族的虎视眈眈,使用了强干弱枝的政策,这样就要养大批的军队充实中央政权并且准备用来对抗外敌,这种情况下,地方财政被大幅度集中到中央,伴随而来的是人才也被集中到中央,这样就再次形成了类似于都市国家的外形。关键一点在于,自汉到宋,有三种主流思想不管是在明面还是暗地都在默默发展,道家一再被搬上政治舞台,儒家也不例外,魏晋以后外来佛教的发展更是对其注入了大批的先进血液,加上汉和唐的对外政策,西域文化也被不知不觉中引进中国,这些条件终于在宋等待了爆发期——文艺复兴,这些文化在不断的碰撞后形成了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旋律,儒家吸取佛道中对人发展有益的部分并整合自己精髓形成了所谓的心学和理学,不管是哪一种都对接下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的文艺复兴条件——人才的聚集,自由交流,文化的流动,这和百家争鸣的条件很相似。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再没有达到上面说的几个条件,直到互联网的到来。
从十八世纪末到现在,人类文化已经从国家中跳出,试图融入整个世界,这期间发生过很多事,其中战争为文化流动提供了很不错的平台,这些文化流动已经持续了很久,然而缺少的是人才的聚集,毕竟地球还是不小的,在那么多的人才无法聚集的时候,文化的迸发还是没有到来,好在互联网的来了,终于使地理限制逐渐次要,人才以另外一种形式在不断聚集,此次文化大繁荣,将是一个空前的盛况,因为人类文化从未如此大规模流动过,人类发展的问题也从未如此被摆上台面过,这次大繁荣中,人类必定要解决的是自己本身的问题,而这次碰撞也是前所未有的,至于哪种文化最终会成为主流并引领人类向前发展其实很值得期待,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解决人类自己的问题,不管是科技也好人文也罢都是如此,兼容并包的文化会在这其中占不小的优势,而人类的发展也将跳出领土国家的概念进入更广的范围。这不会等很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