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後現代心理學_敘事治療_合作取向
當生命陷落時,是否有不同選項?|宗熙敘事

當生命陷落時,是否有不同選項?|宗熙敘事

作者: 宗熙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23:01 被阅读0次

    近來在台灣發生幾起精神疾患的病友,傷害了人命,也激起民眾對於死刑的討論。做為二個孩子的爸爸,以及心理工作角色的我,有一些反思聲音。首先,做為一位爸爸,我毫不猶疑會期待這個世界從此沒有壞人、沒有不好的事情會降臨在我兩個寶貝身上,深切期待我的孩子、世上的孩子都能健康、平安長大。在這個為人父母的渴望裡,可以少一個所謂的『壞人』或『瘋子』,當孩子在外遊玩時會寬心一些。

    但是還有一個從事心理工作的聲音也在說:『如果受到精神疾病折磨的人們,只能有一種治療方式、被看待的觀點時,那似乎又不足』。像是:精神疾患這件事,是只有患者一個人的問題?或者,也是這患者的家人要面對的問題與責任而已?而其他人是可以置身事外的?

    新聞中提到因為患者的服藥性不佳,或甚至家人也不支持服藥而影響病情。在這樣觀點裡,似乎將所有發病的責任都置放在當事人身上,或者至多也把父母一同拉來承擔責任。但是,從此我們就不再擔憂了嗎?

    我們都知道,當人們沒有選擇,只能被要求應該怎麼做的時候,人們會做的心不甘情不願,甚至有時候就會不想做。服藥這件事似乎也是如此,當患者被要求每天要吃一大袋的藥丸加上極不舒服的生理副作用,並且這過程很可能會長達一輩子。那麼,除了去譴責患者服藥性不佳、不負責任、家庭系統沒有支持外,是否也可以思考除了藥物治療外,是否還有其他成效不錯的療癒方式,可以提供給患者和家庭來選擇,並且有機會可以找到更多資源進來,一同參與面對精神疾病帶給人們的挑戰。

    在芬蘭,開始有醫院嘗試透過『開放式對話』(Open Dialogue)的治療方式來陪伴思覺斯調症患者和家庭成員,透過邀集眾人(與患者在醫療、生活等相關者)一同『對話』方式來面對精神疾病的挑戰,那是一種與患者一起尋找更多資源、大家共同協力、共同承擔的概念(非只當事人和其家人),透過這方式的介入,依據研究結果大約85%病友可以恢復到充分就業,80%的病友可以回復正常生活。

    當然不論是精神藥物治療,或是『開放式對話』等其他心理治療的方式,一定會有其長處與不足,這並非貶抑藥物的重要。然而,目前的醫療環境是否提供較多元的治療選擇給病友和家屬,並且是和醫療專業人員、社區、親友等資源,一同來協力面對疾病的挑戰,不是由病友一人單獨承擔的療癒途徑?是值得更多思考和參考多元取向。我們知道,當人們可以有多一些選擇,比較會有機會帶來更多力量面對疾病,也比較有機會承擔起更多責任。

    為人父母,我不僅無法想像失去孩子的可能,也很難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但也希望,如果我或我的孩子罹病了,可以有一個或多個讓人們有尊嚴、有力量、不孤單的治療選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當生命陷落時,是否有不同選項?|宗熙敘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ca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