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班级两个孩子课间玩耍,都是不小心,一个孩子轻轻推了一下另一个孩子,结果两颗门牙被磕断了。
已经有半年之久了,从当面沟通协调到最后法院出面解决,这一路走来,真是心累。最终结果,双方家长承担10%的责任,大部分赔偿都归了保险公司。
给我的启示:
1.法院不会依着谁的性子,因为整件事拖拖拉拉的时间太长了,尽管这是一件民事纠纷,但不会像当初受害者家长想的那样,快刀斩乱麻似的尽快处理。
2.人情味这个事,只有自己想有的时候才认为是合理的。起初,作为中间人,我也是积极协调,多次给双方家长打电话协商,均未果,因为我们总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我们不能说任何一方没有人情味,也不能说任何一方有人情味,因为我是站在学校的立场的,所以我会认为他们都在“无理取闹”。起初,想要让家长冷静,冷静下来坐下来好好协商,不想走到法院这一步,因为赔偿问题,始终没能协商成功,这时候可以说是我没能站在受害者一方的。后来,据说在法庭上,被告一直再反复强调,因为在学校发生的事,所以只能由学校来赔偿,这时候,被告没站在学校立场考虑问题。这本就不是什么人情社会,就不要考虑那么多的谁会帮助自己。
3.沟通能力,说话能力,协调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这期间,协商我就试过一次,两次,总是被家长的三言两句就怼回来了,属于那种说话上不来嘴,打架上不来手的那种。总是扭扭捏捏,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直接说容易给人一种太直的感觉,拐弯说,又怕别人听不懂。这种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处理事情上,在人际关系中我反而认为我还说得过去。
自省
1.每次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我都感觉我会在课堂上不自觉的严肃起来。这也许就是考前恐惧症吧,看到有些孩子学习上不上进就非常来气,他们还自我感觉良好。讲过的题目还是错的,讲过的题目还是不会,强调过多边不写答,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也许是最近夸的少了,明天开始要再次沉下心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2.买书要舍得。晚上去银座逛,每次在进门处都想给孩子买本书,这次他也欣然接受,一本不大不小的,适合3-6岁孩子的数学书,他表示非常喜欢,书的质量看着也是一般,13块钱,我给爱人说,只要买书想学习就别问多少钱。我很想给孩子养成从小买书,看书的习惯。回到家里,他就开始趴在书桌上不停的边写边读,一下子写了二三十页,还想多写一些,但是让他去收拾睡觉了,正好这几天他学校没有其他学习任务,就把这本书当成新任务吧。买书要舍得,因为你要相信他总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给你带来钱买不来的收益。
3.给学生明确的口令。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小,有些要求需要时不时的给学生讲,今天下午课代表没能及时把练习册抱走,导致一名不上课后服务的学生没能拿走练习册。有些常规要求,也需要我们多给学生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