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最简单的饮茶文化

作者: 皓妈童书分享会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16:57 被阅读0次

茶源于中国,中国从古至今都有喝茶的习惯,距今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在公元280年之前,中国南方有一个小国叫吴国,国王在宴请大臣时,喜爱用酒把大臣们灌醉。其中有一个叫韦昭的大臣酒量很小,国王就让他以茶代酒,从这以后,文人便开始以茶接待宾客。

在中国各地,喝茶的礼节也不一样。在北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立即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说声“谢谢”。

而在南方的广东、广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弯曲后轻轻地敲两到三下桌面,以示谢意。同时,在另一些地区,客人想继续喝茶,茶杯中应留些茶水,主人见了会继续加茶水,如果将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认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给你加茶水了。

饮茶习俗与社会生活

饮茶习俗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饮茶的习惯和风俗。中国人的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

陆羽《茶经·六之饮》记载:“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把茶当做家常饮料。

《旧唐书·李钰传》记载:“茶为食物,无异米盐······”随着饮茶习惯的发展,茶叶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梦梁录》记载:“人家每日不可缺者,茶米油盐酱醋茶。”不论贫穷或富有,人们居家,交际等大小事情各种场合,莫不以茶应酬。

�客来敬茶,是以茶会友最普遍、最流行的风俗习惯,也是最基本的礼仪。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穷之户,都以茶作为应酬品。

而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喝花茶,江浙人喜欢喝绿茶,闽粤人喜欢喝乌龙茶、普洱茶等。旧时,男婚女嫁时,男方的彩礼中就包含茶。

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寓意着感情坚贞不移,茶树多籽,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四季常青,寓意爱情“永世常青”。

“吃茶”成了女子婚配代名词,《陈多寿生死夫妻》中,柳氏嫌贫爱富,逼迫女儿退掉陈家的聘礼,另许配给一个富裕人家,女儿不同意说:“从没见过好人家女子吃了两家茶。”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呢?”

旧时,在江浙一带,整个婚礼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茶也是退婚的象征物,贵州侗族地区,男女婚姻由双方父母同意后,如女孩不愿意,则以退茶的方式退婚。

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指潮汕一带(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等地)的饮茶风尚,工夫茶指泡茶方式比较讲究,泡茶品茶需要一定的工夫,而且几乎家家都备有工夫茶具。

书中描述,工夫茶有四宝:“宜兴紫砂壶,景德镇若琛杯,枫溪砂铫,潮阳红泥炉”,讲究的茶店会备有“潮阳颜家锡罐”和“潮安陈氏羽扇”。

在四大流派中,潮汕工夫茶最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

潮汕工夫茶四宝有:玉书碨:烧开水的壶。潮汕炉:红泥小火炉。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景德镇白瓷品茗杯。

�传统潮汕工夫茶泡法步骤:列器备茶、煮水候涵、烫壶温盅、烫杯,洗杯、干壶置茶、烘茶冲点、刮顶淋眉、摇壶低斟、品香审韵、涤器撤器。

潮州式泡茶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水的茶汤浓淡必须一致。所以主泡人在整个泡茶过程中注意力应高度集中,绝不可分神。品完三泡茶后,客人町尽杯谢茶,主人亦可涤器撤器了。

潮汕工夫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泡茶之人会不断的烫洗杯子,为的就是保持杯子温度,以更好激发茶香。而他们通常只准备三个杯子,不管几个客人,都是用三个杯子轮流喝茶。

台湾工夫茶

台湾的饮茶习俗源于闽粤,但近二十多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茶具的更新换代上更是不断花样翻新,异彩纷呈:在工夫茶茶艺上也不断创新,在继承大陆工夫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众多的流派。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吃茶流。

“吃茶流”将泡茶视为一种艺术。祟尚茶禅相融,在茶艺精神中结合禅的哲理;“吃茶”取自于赵州从谂禅师有名的“吃茶去”公案:吃字包含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人生观,以能够全心全意地坐着的那颗心才是真正吃茶的心。而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从序、静、省、净中去追求茶禅一味的理想境界。

“吃茶流”要求茶人应在泡茶的过程中融人自身情感,开始时必须有基本程序,从扎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到不被形式所拘泥,达到自由,在熟悉技法中展示优雅,从而形成泡茶者个人独特的风格,在超然技法中表现出自我。

广式早茶

早茶多见于我国中大城市,尤其是广州,人们最喜坐茶楼,吃早茶。早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广州的“二厘馆”(每客茶价二厘钱)茶楼就已普遍存在。茶客多为劳动大众,一壶茶两件点心。

广东茶楼与江南茶馆不一样,既有名茶又有美点,一日早中晚三市,尤其早茶最盛,因此名谓“吃早茶”。

现今人们把吃早茶不再单纯的看作是一种用早餐的方式,更是一种充实生活和社交的享受。甚至是洽谈业务,协调工作,交换意见也会选择吃早茶的方式去进行。

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从这些少数民族流传的俗语中,可见茶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茶方式。

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纳西族的盐巴茶与“龙虎斗”,侗族的打油茶等等。

相关文章

  • 掌握最简单的饮茶文化

    茶源于中国,中国从古至今都有喝茶的习惯,距今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在公元280年之前,中国南方有一个小国叫吴国...

  • 无标题文章

    丈母娘掌握宇宙真理。 不要认为丈母娘没文化,丈母娘是掌握宇宙真理的。 因为丈母娘最俗气,最懂文化。文化是什么呢? ...

  • 大蒜、花椒、橘皮、薄荷……古人的茶汤为什么如此重口味?

    ▼ 沐浴焚香、品茗赏花, 饮茶在中国文化中算是雅事一桩 可你知道吗? 早些年最流行的饮茶风尚 竟是与各种调味品的大...

  • 名人茶趣三则丨敬茶·逐客·谢恩

    茶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饮茶历史造就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世人饮茶成风,饮茶的风俗、典制、习...

  • “几位?” “两位。”

    得闲饮茶,在广东很多时候只是一种问候语,但是饮茶在广东,真的就是一种文化,广东各个地区都有饮茶的习惯,饮茶不...

  • 中华茶文化的酝酿

    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

  • 清代茶文化

    形成更为讲究的饮茶风尚,茶叶外销创历史高峰,同时茶文化也开始成为小说描写对象。清末传统茶文化日渐衰微,饮茶之道...

  • 一片茶,一个人,透过杯中茶看人生

    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有时候很简单,...

  • 宋代点茶1

    中国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饮茶文化得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民间百工的崇尚,茶文化可谓空前繁荣。 要...

  • day118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掌握最简单的饮茶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ib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