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
对“好奇心” 的认知更新

对“好奇心” 的认知更新

作者: d4b3c14b7f56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07:23 被阅读0次

    1.我为什么有了解好奇心的想法? 

    这和我持有的一个理念有关,因为生活真的太无聊,无论是设定目标,还是没有目标的生活,无论刚开始你多么喜欢一件东西,一个人,一件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凡,无聊的想法总会侵入你的头脑。往往对一件东西熟悉之后,带来的就是失去兴趣和熟视无睹,但熟悉并不代表你真的了解,反而最容易忽略。

    比如我简单的问几个问题:你对每天你使用的牙刷了解吗? 你对你痛苦的感觉真的了解吗? 你对为什么你会对一件事情好奇而对另外一些事情没有兴趣了解吗? 等等。我想,很多问题,很多东西当被提起,你会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基于此,为了让生活变得有趣,我想过两个办法。

    一:不断向外求新,不断经历新的东西,每天都经历不一样的 (这应该是绝大部分人梦想的生活)

    二:陌生化处理,就是对已熟知的事物“陌生化”处理,以寻找新刺激。

    对第一种方法,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满大街都是,但真正有条件去实践的往往凤毛麟角,而第二种来的更为可行。

    针对这一点,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些关键词,目前抽象居多。比如:好奇心,学习,习惯,爱好,快乐,动力,思维,等等,我希望从新认识这些熟知。

    我会通过读书思考,重新了解这些东西,对关键词进行分析。以上,就是我开始了解“好奇”的原因。

    2.互联网时代好奇心的缺失   

    互联网让我们变傻了还是更聪明了 ?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很多的关键词,比如娱乐至死,信息沟,浅薄等。很多人对网络时代表示担忧,他们的悲观的某些方面正在我们身边发生。  

    比如我大学“传播学”接触个一个理论叫“知识沟”。它主要讲的是在媒体给予大量信息的时代下,贫穷、地位底下的人相对于富人而言,他们之间的差距被扩大了。互联网时代,学者们又提出了“信息沟”“数字鸿沟”此类的概念,用来说明在互联网时代不同低地位阶层人差距的问题。  

    但另一派学者认为,互联网正在填补这种差距,任何接入网络中的人,都能拥有获得相同信息的机会,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提升自己。

    对上面观点的反对者认为,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能不能“接入”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互联网的问题。他们认为,不同人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不同导致了这种差距的扩大。比如许多人用网络仅仅只是 追剧,刷视频,玩游戏,购物, 而另一些人除了这个之外还会用互联网的资源提升自己。

    而今天,对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做出回答,借用作家凯文·德拉姆的话就是:“互联网正在让聪明的人更聪明,笨的人更笨。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空前的学习机会,也更能回答好我想要想知道的答案,互联网对于那些想要加深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的人和那些懒得付出努力的人都非常有用。但如果你对此不感兴趣,或者和大部分人一样有点懒惰,那么你就只会用网络来看视频和跟陌生人争吵。 这里的关键就变成了兴趣的问题,也就是拥有好奇心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作者却认为,互联网快速搜索并及时获得答案的方式正在毁掉人类的好奇心。你可能会带某个事情好奇,但你不会思考,因为你下意识的会去百度,然后你就得到你要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还是通过算法筛选出来的,可能比自己思考的更好。于是在正反馈的强化下,动脑思考的能力被弱化。而此过程其实是你把好奇心交给别人的过程,随着次数的增多,你会不知不觉中忘记如何再使用好奇和思考。

    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3.好奇心如何产生?

     对儿童好奇心的研究:对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是否有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在他早期还不会说话时,对他提出的问题的反应。比如儿童牙牙学语时,喜欢用手指陌生的东西,并且会观看大人的反应。如果大人积极的回应,他们就会以此为基础学习和记忆,并对此产生更多的好奇,但如果得到的大人的反馈是沉默,小孩就会不再对此提问。

    童年是一个人培养好奇心最好的时候,可惜如今的父母却更多的用电子保姆去打发孩子。科技是父母从孩子的好奇中抽身而出的得力助手。我们可以把他们放在电视机前,或让他们玩手机,或给他们一个装有他们最喜欢的游戏的平板电脑。这虽然不是对孩子做了一件极为糟糕的事情,但是经过与专家的交谈以及研究了孩子是如何学习之后,我现在很难过地意识到,我每次忽略女儿的提问都有可能减少了她天生的求知渴望。

    信息缺口理论:

    对好奇的研究,很多人都提出过自己的理解。比如弗洛伊德认为好奇来源于性欲的驱动。让.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感知到了期望与现实的不一致时,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

    但最令人满意的解释还是来源于乔治·罗文斯坦,他认为好奇是对信息缺口(information gap)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当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和那些我们想要知道的事情拉开了一定的距离时,好奇就由此产生了。不仅是因为不一致性的出现,还有信息的缺失也唤起了我们想要去了解的愿望。

    信息缺口经常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盒子里面是什么?为什么那个人在哭?是否有哪个四个字母的单词能表达“受难”的意思?你掌握了一些不完整的信息——一个盒子、一个正在哭的人、一条填字游戏的线索,并希望能找出缺失的部分。

    知识积累是好奇心产生基础

    罗文斯坦的信息缺口理论又源于伯莱因的相关见解。他认为,信息通过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来刺激他们好奇心,从而提升想要学习的渴望。一旦我们掌握了某个事物的一些信息,就会因意识到还有未知部分的存在而感到不痛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想要填补这个缺口。

    通常,我们认为好奇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感觉,但这忽略了已有知识所起到的刺激作用。人们往往不会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物感到好奇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一无所知的时候,就很难对其投入精力。这大概是因为我们想象不出它有什么吸引之处,或者觉得它尺度太大,抑或太过复杂,从而让我们预想到了解它的过程势必会让自己产生挫败感,因此望而生畏。相反,若我们对某个对象已经非常了解并自信可以很好地掌控它,那我们多半也不会有兴趣再去深入挖掘。在以上两种情况之间的区域就是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它被学习行为专家称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learning)。如下图所示,好奇区紧挨着已知领域,又未及你认为了解过多的区域。它可以通过另一个反向U型曲线来表现。

    除非你已经处于好奇区,否则你很难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罗文斯坦解释说这是他的理论最重要的含义所在。“我不相信有些人真的很有好奇心,而有些人则完全没有好奇心的说法,”他说,“的确,个体存在差异。但是真正关键的是,当你面对新信息时的反应,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识背景。” 总之,好奇因理解而产生,又可被未知所激发。  

    总结:通过以上前人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好奇心有一下理解:

    第一:儿童是否有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在他早期还不会说话时,对他提出的问题的反应。 

    第二:长大后,好奇心更多来源于 “知识缺口”

    第三:相关知识积累是好奇心产生基础,人们对对象一无所知时很难产生好奇。

    好今天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对“好奇心”的基本认识。下次我将带来培养好奇心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持好奇心。

    大家开心,我也开心!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好奇心” 的认知更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jy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