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全县教育系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训班,会上,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肖占全主任分享的“煤”的故事,使我很受启发。
肖占全主任在金塔县西坝中学某一年带化学课时,遇到了一名学生,该学生一上课就睡觉,而且成绩很差,老师都不喜欢他,肖主任也不例外。有一次,肖主任就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他出丑。把他叫起来,让他说本学期化学课学下的知识。该同学果然一问三不知,什么都没学下。肖主任只好在黑板上写化学式,让那个同学说,可怜那个同学连三分之一的化学式都认不出来。肖主任只好写元素符号让他认。肖主任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C”,那个同学居然认不出来。全班同学都急了,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从煤块上取了一块扔给他,那个同学接到后,大声说“煤”,全班同学都笑了,肖主任也笑了。从此,该同学有了一个绰号,叫“煤”。
“煤”学习很差,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一次,值日生把教室门上的钥匙丢了,肖主任拿了一把锤子欲砸,“煤”说,不用砸,他有办法。只见“煤”,用削笔刀把锁子旁边的漆刮掉,取出弹子,随便用了一把钥匙,锁子居然开了。
此后,也没有老师再关注煤”,“煤”初中毕业后去向不明。
若干年后,肖主任买了一辆夏利车。有一次,他到酒泉办事,见一个店门上挂着“旧胎翻新”的字样,肖主任心想,自己的车胎磨得连花子都没有了,翻新一下吧。刚进去,店主居然喊肖老师。肖主任定睛一看,原来是“煤”。肖主任说明来意,“煤”立马吩咐店员给肖主任换了一对新轮胎。肖主任欲给钱,“煤”说:“这不过是翻新的轮胎,不要钱。”肖主任说:“那怎么行?”“煤”说:“怎么不行?只不过是旧轮胎上加了点炭溶剂而已,没多少钱。”“煤”接着给肖主任讲了旧轮胎翻新跟炭溶剂的关系。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煤”对炭溶剂认识那是相当的专业。
“煤”给肖主任讲了自己的情况。“煤”说,他上学时,学习挺差,肖主任的化学课差了差还能学点。而其他老师的课,一上就瞌睡。初中毕业后,他到兰州学旧胎翻新,有老师给他们讲专业知识,有理论,有操作,他是一学就会。现在,店里的生意超好。
临走,“煤”还一再相邀,要请肖主任吃饭。
肖主任的故事讲完了。肖主任的故事,是为了印证他讲稿的观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出彩”。
“煤”的故事,应该引起每个教师深思,究竟他是个差学生还是个好学生?答案不言而喻。那么为什么上学时老师都不待见他?因为“煤”学习差,成绩低,老师不喜欢呗!为什么?因为教育的功利。
君不见,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口号的误导下,人们都像打了鸡血。家长盯着孩子考高分,教师逼着学生考高分,社会督促学校提高升学率,一句话,分数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教师执教能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二法宝。
减负在这样的背景下,焉能落实处?最后,教师成了冤大头。
我们的教育,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要让每个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然而,现在,学生为了高分,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放学后,家长无休止的给学生报辅导班,双休日学生比上学还忙。学生一到学校,学习成了第一位。没有一位老师敢放松学生的成绩。学生成绩是教师的师德、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绩效工资、职称评聘、竞争上岗、学生评价、家长评教的重要依据,谁敢放松?在这种背景下,发现不了“煤”的闪光点,纯属正常。
所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出彩,要社会、家长、学校、教师一起转变观念。减负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事,要全社会一起转变观念,正确引导。这才能将减负落到实处。指挥棒不变,也许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煤”出不了彩,还会有许多老师受指责,变成“背锅侠”!
但尽管如此,我们老师还是要有大爱意识,要有大肚量,大情怀,大格局,关心每一个孩子,让他自由发展!做“四有教师”,争做“大学之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