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本文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能发出声音的表极为好奇。在看了表里的世界之后,“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字里行间透露着“我”的天真可爱,童真童趣。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第一课时
一、钟表导入
二、认识作者
三、积累字词
四、整体感知
1.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猜想——证实——结果”将课文分为两部分。
反思这节课,有诸多不当之处。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第一课时设计内容较少,致使课堂上穿插部分第二课时内容。
2.导入不恰当。以钟表图形导入,时间长且与课文主题关系不大,不如直接导入,简洁明了。
3.概括课文内容时,没有给学生提供支架。比如,可以让学生借助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也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学生交流后,可以让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内容,使全体同学参与课堂。
4.课堂上没有关注全体同学。课堂上预习较好的同学和思维灵活的同学举手较快,课堂上没有给其他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致使课堂上部分同学只处于听的状态。没有很好参与课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分为哪两个部分?
二、学习“猜想”部分
1.我的猜想是什么?(预设:父亲的表里有活的生物。)
2.我为什么会有此猜想?(预设: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父亲的表里有声音。)
3.我是怎样得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这一观点的?(预设: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
4.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我”对表的好奇心是怎样产生的?(预设:父亲的表会发出声音,父亲不许我动表)
三、学习“证实”部分
1.父亲的哪一句话证实了我的猜想?(预设: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2.父亲为什么要这么说?
3.猜想得到证实后,我是什么反应?从中体现出我怎样的心情?(预设:愉快,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四、学习“结果”部分
1.我的猜想被证实后,我见人就说:父亲有个小蝎子在表里。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2.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五、品味语言
1.至此,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预设:天真可爱)
2.文中体会“我”天真可爱的句子有很多:出示课后习题二中的句子。体会“我”的天真可爱,童真童趣。
3.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主要问题在于课中没有主问题引领,整节课显得没有重点。课堂设置问题较多,显得细碎,毫无节奏感。同时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课文语言和人物心理把握较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