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作者: 饼干贝贝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7:17 被阅读21次

          每一个朝代刚开创的君主都有为的英勇,才奠下了基业。可是子孙却宴安鸡毒,沉溺在宴乐安逸之中,把国家送向了败亡。南宋本来刚刚经过了北宋的败亡,有一度忠义奋发的阶段。可是有一批君臣不愿意战争,南渡的国君又有些私心,要把我父亲从北方接回来,我还做不做皇帝了?各存私心,谋求自己眼前的权势和利禄。迁都杭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因此南宋就走向败亡了。

            王沂孙是经历了南宋败亡的一个词人。他没有做过达官显宦,没有传记,详细的生卒年代不知道。只知道他生于理宗时代。理宗之后是度宗,度宗在位只有十年,蒙古骑兵就打进来了。这时太子显不过四岁做了小皇帝恭帝,不到两年就亡国就被俘虏了。就又立了只有八九岁的端宗,在去福建逃亡中死去。后来又立了一个更小的皇帝叫做帝昺。那时,南宋政权在大片的陆地上已经没有立足之地,只有几个忠义的、不肯投降的臣子,就随着帝昺逃到了海上的崖山,国家就更不能保存了。忠臣陆秀夫背着帝昺跳海自杀,于是南宋灭亡。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南宋都城是杭州,王沂孙是会稽人。当南宋败亡、元兵杀来,他亲身经历了惨痛。元朝立国以后,和尚杨琏真伽掌管南方所有的佛寺,却盗发了南宋历代皇帝的陵寝。根据陶宗仪的《辍耕录》;周密写了许多怀念故国的笔记,其一叫《癸辛杂识》。清楚地记载了陵墓被发掘的故事。这是历史,是事实。皇帝的尸骨被发掘出来,把皇帝尸身倒挂起,控出里面值钱的水银。

            南宋尚未亡国之前,贾似道一方面出了很多金钱和敌人议和;一方面向皇帝谎称战争打胜,把敌人击退。在这种欺骗当中,南宋君臣一直沉溺在享乐之中。经历亡国惨痛的词人,包括王沂孙、周密,还有张炎、仇远、唐珏等共有十四个人,常常集会填词,被后人编成词集叫《乐府补题》。这卷词集所留下来的都是咏物作品,我们王沂孙的两首词简单地谈一下。

            第一首是《天香》。《天香》下面有一个题目是《龙涎香》。有一种香叫龙涎香。相传海里的龙口中的唾液吐出来之后,就漂浮在海面上,经过风吹日晒,凝成一层白色的膜,透明、坚硬,搜集起来可做成香料。根据科学研究,那是抹香鲸身体里面有一种有香气的分泌物。从南唐的中主、后主时代就重视香料,宫中有主香的宫女。南宋君臣沉溺在歌舞宴乐之中,也是特别讲究焚香。南宋人陈敬曾作有《香谱》,专门记载各种香的收集,制作及焚烧方法。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馀熏,空篝素被。

          王沂孙的词,在清朝曾经受到赞美推崇,说成是“忠爱缠绵”,比作曹子建、杜子美。可从民国,到解放以来,却多半是贬低的。胡适的《词选》,胡云翼的《宋词选》,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都批评说其词晦涩不通,不连贯,如同是谜语。

            不同于直接的感发,由于他是经过了思索而写的,我们读的时候就一定要经过思索才能欣赏。

            “孤峤蟠烟”是龙涎香的产地,远海的孤岛上云雾环绕。那是为什么呢?抹香在头顶背后有一个孔,可以喷水,喷出的水柱很高再散开常有云雾的样子,这是非常科学化的。蟠是萦回、曲折盘旋的样子。可以用“萦”字,说上面常常有云雾萦绕着,这不是很好吗?可是西方的语言学家、符号学家说,语言作为一个符号,除了给读者一个认知、理性上的意义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使文字带着形象化能使人直接感受的力量,所以,“蟠”字就更好了。“蟠”是什么?要写的是龙涎香,所以就用一个“蟠”字,有了跟“龙”一致的联想是一致的。

            “层涛蜕月”,是写采龙涎香的时间,趁着夜晚涨潮时去采的。月亮的倒影,照在涌起细碎波纹的海上,波纹动荡之间,就好像是鱼龙的鳞向后一蜕,这月亮就出来一下,再过去一蜕,这个月亮又出来一下。月亮的倒影,像从这个鳞甲之中蜕退出来一下一下显露。水波、鱼鳞、龙的鳞甲有机关联,联想多么丰富,多么切合主题。

            “骊宫夜采铅水”,骊,是骊龙,“骊”字从“马”指黑色的马。相传骊龙为黑色,颈下有一个珠,“探骊得珠”,说你探手到骊龙颈下,会得到那个藏珠。“骊宫”想像中就是产龙涎香动物所住的地方。因为抹香鲸的分泌物不是普通的水,被晒干了会留下了一层白色坚硬透明的物体,我们说铅粉、粉白,使你联想到结晶体是白色的。唐朝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忆君清泪如铅水”,传说金铜仙人流下泪来,是因为怀念他过去的君主。这铅水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就有暗示国家败亡之意。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汛远槎风”,采龙涎香的人乘坐的是什么呢?用木排编在一起浮在水上的就是浮槎。当潮水涨就去采香,潮退随着海风吹又坐浮槎把这个香料的原料采回来。这原料就离开他自己的产地很遥远了。潮汛的“汛”字,也有音讯的“讯”字的意思。它离开故乡产地被采集了,再回想那海上的“孤峤”,那音信是如此的遥远。

          当它怀念海上的时候,就“梦深薇露”,王沂孙的特色是他把物能够比作一个人写得极为有情。“梦深薇露”是说怀念过去的生活,有着魂牵深幽的梦,而且陪伴着蔷薇露香气的浪漫多情的梦。咏物词一定要写得贴切。南宋陈敬写的《香谱》说,龙涎香的制作,是要在里边混合上蔷薇露的。既切合所咏的物的主题,也有拟人的情思。做出来的香是什么样子?“化作断魂心字”,即做成一个篆体的心字样子。

            香做好了,要放在一个红瓷坛子里用火来烤它。“候火”是写烤制龙涎香的火候。等到把香焙烤出来,《香谱》所记载,有时做成一条一条的,像手指的形状,也有的时候是做成圆形的,是一个环的形状,“还乍识冰环玉指”,说圆形的是像一个晶莹皎洁的“冰环”,因为透明;而白色的直形的则像是女子洁白的手指,所以是“玉指”。而且“还乍识冰环玉指”还有另外之意,指焚香的女子,用她的手指把这个龙涎香放在香炉之中熏烧。从采香制作,写到焚烧。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下面就写焚烧起来的情况,《香谱》记载说龙涎香焚烧起来是“翠烟浮空”。蓝绿色的香烟浮在空中,盘旋而上,且“结而不散”,在“密室无风处”尤佳。他一方面写实说香烟开始燃烧,“一缕萦帘翠影”。垂下来的帘子周围萦回旋转的,是盘结的翠影。咏物词有两种,一种是用思力来安排的,一种是用感觉来兴发感动的。而王沂孙的词一方面可以说具有深思,一方面也有锐感。我们看到他思力的安排,也看到他锐感的联想。另一个方面好像这个香被磨碾制作,形状跟原料完全不同了,可是始终没有忘记原来的故乡“孤峤蟠烟”。就算它现在化作“断魂”的“心字”’了,焚烧后香烟成为了“一缕萦帘翠影”,幻化出来的也仍是“依稀海天云气”,仿佛仍然是当年它在海上的时候那个云雾盘结的形状,表现了对于自己产地的不能忘怀。这是王沂孙的深思跟他锐感相结合的成就。

            后面就从这个香过渡到人,是王沂孙回忆怀念他自己当年焚香的情景。“几回”者,是不只一回,都是回忆之辞。“几回殢娇半醉”,“殢”字是娇慵的样子。他跟那个女子在一起饮酒,微醺半醉,她带着半醉的娇姿,“剪春灯夜寒花碎”,那是寒冷的春夜里,细碎的灯花,带着燃烧的余烬的火星一闪一闪的,王维诗“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渣”。那种寒冷幽微的感觉萦绕心间,这也是王沂孙特别的好处。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后边说了:“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他说更好的是没有亡国以前的生活。故溪春天还下着雪,我们的门窗深闭。他是用人事作陪衬,陪衬他以前焚香的情景。在这样的场合,有一个女子殢娇半醉,剪春灯,焚着香,而且是门窗都关闭的,所以才符合龙涎香特质,才能欣赏一缕浮空不散的“依稀海天云气”的翠烟。“几回”两个字作为领字写领起了下面一大段,表现这部分是回忆。以上一大段是写当年焚香的情事,后边就转到现在了。

            “荀令如今顿老,这是急剧跌宕的转折,“顿”字,表示突然的转变。是说如今国破家亡,自己也年龄老大。为什么要说荀令呢?因为三国时代荀彧官至尚书令,人称荀令。他虽是男子,但喜欢薰香,传记中记载说,他去拜访朋友,坐在人家的帐幕中,他走了以后三天香气都不散。李商隐有诗说:“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王沂孙就用荀令自喻,国破人老完全忘却完全当年在尊前“剪春灯夜寒花碎”的那种风味情调。

          “漫惜余薰”,“谩”是徒然,我徒然地爱惜这一点残余在我衣服上的香气。篝就是薰香的竹笼,用竹笼里放薰香的香炉,把你的衣服和被子都罩在竹笼上薰。现在只剩一个空的竹笼,素白的被只剩下旧的余香。我徒然地珍惜爱惜过去的美好,但是现在我是一无所有了,蕴含他对于过去生活和故国的怀念。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我们常常说咏物词要有寄托,近代词学家詹安泰的论文《寄托》中说,寄托是说,你的词表面上是写一件事情,可是深一层中另有寄托在里面,有托意在里边,假托这个物来表现的,有你另一层的情意。文老说载道,诗老说言志,可是词在创作之初本来没有道德和伦理的价值,可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作者的直接感发或者间接的思力安排,使得词在发展中渐渐有了比兴寄托。

            所以像王沂孙这首词,你就要结合着他当时的时代和他所用的典故来想想。词中的联想一种像辛弃疾那样直接感发的方式。另一种是像王沂孙这样通过文字符码的暗示,引起读者的某种联想。龙,使人联想到朝廷君王,“骊宫夜采铅水”,使人联想到南宋陵墓被发掘,帝王尸骨被倒垂下来,沥取水银的事。“依稀海天云气”,使人联想到崖山的败亡。当然不见得也不必要每一句话都能够指出来他有一种忠爱的托意。詹安泰写了一篇论寄托的文章,他说:“夫必借物言志,其不敢明言之隐衷可知也。”要借一个物比如鸟兽草木来表现你的情意,就一定会是深隐晦涩的,读者就不能直接感发。中国咏物作品的传统原“荀结隐语”,而它隐晦的原因有很多外在因素,其主要因素即是政治上的压迫。王沂孙经历了亡国,心里怀念祖国,不喜欢敌人的控制,可你敢直言不讳吗?这正是王沂孙咏物词特别具有隐语性质的缘故。

    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整理于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上】(3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rp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