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但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生老病死,不可避免。
前几天,我们几个学友,小聚了一次,一个女同学的丈夫刚刚得了一场大病,貌似从死亡线上挣扎了一番。好在现在没事了,一场虚惊。
这位同学讲了她丈夫得病的起因,原来她的婆婆前些日子才过世,享年九十三岁,应该也是高寿之人,熟称“老寿星”。她丈夫思母太重,而不能自已,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为什么这样呢?主要是他母亲,绝食而去,无疾而终。
她丈夫想不开了,他认为他母亲还能好好活一段时间,他自责了。其时在外人看来,九十三岁,无疾而终,没有任何痛苦,是好事,该高兴才对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能活到九十多岁,而且无疾,也是极少数的老人家才能享有的。
有的同学说:“我理解你丈夫,曾经我的母亲卧床七、八年,我照顾了七、八年,母亲走的时候,我释然了,我尽孝了,母亲也没有痛苦了。而我父亲九十岁因心脏骤停在睡觉的时候猝死,我有一段时间,每每想起父亲,我就潸然泪下而不能自已!原因是父亲没有给我尽孝的机会。但没有痛苦的离去,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何尝不是老人的福分呢?!”
另外一位同学说:“有父母亲要你在床前尽孝,那是怕你想他们,不想让你在他们离去时而难过,有的父母亲怕给儿女添麻烦而自我了断。这两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
但又有一位同学表示反对,说:“人之生死是大自然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决定自己的生死呢?!人什么时辰走,是天意!而非本人的意愿。表面看是绝食,实际是她的身体状况在告诉她不能进食了。”
“是啊!古代的时候,亲人去世,还有人鼓盆而歌呢?那怎么解释?”
一年龄最大的同学接茬:“鼓盆而歌的是庄子,在他妻子死的时候,这样做的。这可是在几千年以前啊!庄子太超然物外了。生与死都是自然不过的事情,有什么可悲伤的呢!?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庄子看齐。”
由此在写这小文之前,我又想到徐志摩曾经说过,“所以不曾经历过精神或心灵的大变的人们,只是在生命的户外徘徊,也许偶尔猜想到几分墙内的动静,但总是浮的浅的,不切实的,甚至完全是隔膜的。……”
但愿我们能走进生命的户内,看到生命的生长与凋谢!看到生命全过程的美。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瞬间的凋落。
这次小聚,又聊了许多其他的东西,好像有些收获,不知这次谈话聊天,对这位女同学在劝慰她丈夫的时候,是不是有所启发呢!但愿她的丈夫能镇作精神,尽快好起来!也希望她能够看到此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