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粉很神奇,可炖,可煮,可炒;可单独食用,煮熟了加油加盐,放点葱花和辣椒味道最美了;也可与猪牛羊肉一起炖。可我认为最美味的,就是与鱼一起煮。用来炖红薯粉条的鱼,可以是大的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鲤鱼,也可以是小的鲫鱼,还可以是大小不一的黄鳝泥鳅。将鱼两面煎透了,放上水,水开后,放进红薯粉条,炖上十来分钟,即可出锅。汤是乳白色的,就像牛奶一样;那粉条又细又长,又香又糯。吸了味儿的粉条,好吃极了,夹一筷子,放进嘴里,用嘴一吮,刷地一声,就滑进了嘴里,嚼起来,甭提味道有多美了。往往碗里粉条没了,鱼还在那儿。
红薯粉好吃,但制作过程复杂。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做红薯粉条。村东头有一个公共粉碎机,粉碎机旁边用砖和水泥砌了一个沉淀池。粉碎的东西,从粉碎机嘴里落下来,就直接掉进了池子里。
池底部有一个小孔,用来放水;用布块堵住,就可以储水。孔边往往竖一块红砌。淀粉结块后,将砖抽掉,即可将废水排出。池的四角,各插有四根粗细均匀的木棍。一块大大的纱布,四角固定在四根木棍上,用来过滤淀粉。
将红薯去根,洗净,喂进碾碎机,发动马达。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一个个红薯被碾得粉身碎骨,从粉碎机嘴掉进纱兜里。粉碎完红薯,用布堵住池孔,从不远处的水井里挑来水,倒进池中。井水往往要挑数十担,才能将沉淀池填得差不多。两天后,沉淀池分成清浊分明的两层,上层是浊浊的废水,下层是白白的淀粉。将纱兜取出,抽掉堵在池孔的红砖,滤干水,剩在池里的,就是一层厚厚的淀粉。将淀粉刮下来,挑回家,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干,就成了粉末。
沉淀完淀粉后,红薯渣也没浪费,有人拿回去喂猪,我们家拿回来,一半喂猪,一半喂人。红薯渣没有什么味道,难以下咽,也不易消化。可饿慌了,还是啃得津津有味。
将淀粉泡进水里,溶化,搅均;将锅烧热,放油,将淀粉液倒进锅里;抓起锅柄,在灶火上方,轻轻晃动。淀粉液渐渐凝固,颜色由白变青,锅底出现一层褐色的皮——根据个人喜好,皮可薄可厚。这层皮,老家有一个很土气的名字,叫和折皮子。将和折皮子揭下来,放在砧板上,切成块状。可炖肉煮鱼,也可素做。即使素做,味道也是极好。我更喜欢素炖。
制作红薯粉条,原理与制作和煎皮子差不多,主要有打浆糊、漏丝、晒丝三个环节。
将淀粉与冷水按1:5掺和拌匀,然后放进锅里煮沸,不断搅拌,八九成熟即可,打成浆糊,再放进四五倍的淀粉,然后漏丝。粉团温度以30~42℃为宜。备两口锅,两只冷水缸,一只漏勺,漏勺最好是中型的,有48个孔。漏丝时,浆糊要搅匀,边搅边加温水,以50℃为宜。
抓起淀粉,让其通过漏勺,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垂落,掉进下方的开水锅中。丝条沉入锅底,待其浮出水面,即可出锅,经冷水缸降温,用手理成束,再经一次冷水缸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待粉丝冷透后再拿到室外晾晒,晒丝要在背风向阳处,晒干后就可以包装或者储藏了,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做红薯粉条。秋天的阳光里,房前屋后都挂满了晾晒的红薯粉条。晒红薯粉条最简单实用的装置往往是三根木棍,两根短的,插进地里,约有一个人高低,那根长的,横在中间,用绳子固定两端。将红薯粉条搭在横木上,密密麻麻,就像一道道门帘,蔚为壮观。红薯粉让奔波在外的人,吃到家乡美味,化得了浓浓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