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人的全景》对我来说,是思维局限的一次自省之旅。这本书详细解析了我们思维错误的根源在哪。个人以为,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每章的思维体操,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在身体锻炼的方法上已经开发到了极致,但是思维锻炼的方法了解的还很少,有大量的空白。”而这本书就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克服本能弱点,穿越不知之障,拨开弹簧迷雾,取得快速进步。 当然知易行难:知道自己的思维局限,知晓有哪些思维工具可用,这只是开始,如何熟练运用,甚至成为习惯本能,这需要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在头脑中留下这三句口头禅,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时常反问自己,从而令自己做出的判断及选择将更加客观真实:
我在“弹簧”吗?
我在不知有不知无吗?
我会自查无错吗?
弹簧迷雾是几乎每个人都会犯的错,它来自我们对恢复平衡态的渴望,更来自我们自身某些结构的稳定性倾向。启动平衡补偿机制的我们会感到轻松、愉悦、省力、自在。但它同时是阻碍我们前行的迷雾,让我们看不到自己和他人的状况,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不知有不知无”说的就是“不知之障”,是指人们因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他人而做出的错误判断与行为。我们会因视野和信息的局限而无法获得全部的信息,对于未知,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去揣测,进行假设信息填补。
现实中,人们在做决策时很难发现自己是错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行动,再用同一套标准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就像考生和判卷老师是同一个人。这就是“自查无错”,是我们错而不知的最重要原因。
以下是个人认为极有启发的几个思维工具:
1.为自己设定一个“40分安全合作距离”
举个例子,在一段合作关系中,双方的贡献值均为50分,但此时的人们通常会偶尔闪现出自己贡献了60分的想法,如果双方都认为自己的贡献值是60分,那么双方都会觉得对方侵占了自己的利益,但如果一方或者双方各退一步,将对自己贡献值的评估降至40分,那么双方就都不会有这种感觉了。这时,我们就既能避免因高估自己而侵害他人利益,也不会因他人收获更多而感到“不公”或心里不舒服。
这是极有价值的一种方式。我们很多时候的负面情绪。都是源自于认为自己的付出比对方多。这时候适当的降低自我评判。就能有效的消解,不平衡的感受。
2.假设亲人法
比如:夫妻双方因赡养老人的问题而争执,一方会说:“送到养老院不就好了?”这时,另一方会立即反问:“如果换成你的父母,你还会这样想吗?”不得不说,这直击灵魂的一问,也是假设亲人法的一种应用。把当事者换成自己最亲的人,我们就能显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价值观。
当我们给别人建议的时候,这个方法特别实用。
3.深入思考,大胆提问
为了进步,当我们面对比自己强的人时,只要有机会,就要大胆与其交流并提问。当然,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对自己要问的问题已经做过深入地思考或研究,只有这样你提的问题才有价值,对方的回答也才能真正有所助益。对自己要问的问题已经做过深入地思考或研究,只有这样你提的问题才有价值,对方的回答也才能真正有所助益。
认真思考后的提问,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问题——好问题比答案更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