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政策依赖性极强的行业,环保的2018年可谓是“腥风血雨”,一批原本在股票市场一路高歌的上市公司遭遇断崖式的跌停,市值大幅缩水,不得已进行裁员减少校招,怎可谓一个“惨”字了得。
这一切都要从政府去杠杆说起。所谓去杠杆简单来说,就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大多是借钱办事,现如今欠的钱过多,债务率过高,所以得控制政府债率,降低杠杆率。这种“借钱办事”在经济好的时候可以“四两拨千斤”,但是如果经济不妙,很可能连利息交不上,把本金都赔掉,所以从2015年开始政府提出去杠杆,2016年做各种安排,2017年实际发挥作用,2018年取得了明显效果。
所谓的明显效果指的就是“政府少借钱干活,或者把借了的钱结了再干活”。反应到环保市场就意味着行业需求缩减,项目回款困难,因为环保园林行业的公益属性导致其没法利用市场调控进行盈利,其利润大部分来自于工程利润,挣的是政府的钱,一旦政府没钱,环保公司的寒冬也就来临了。
原本这场寒冬就是释放出来的市场大小缩减了,对行业而言顶多算是“下下点冰雹”,可是在2017年风生水起的“PPP模式”的催化下,这场“冰雹”硬生生的变成了一场“冰灾”。
PPP模式通俗来讲就是政府没钱干活,又不让借钱干活,可是活就在那,干不了也得干。于是政府想了个法子,干活的钱让企业出,企业找融资机构出,等活干完了,政府分个十几年慢慢还钱。这样一来,活也干了,还钱的时间延长为十几年,债务率也不会上去,两全其美。
于是,PPP模式开始“风靡”整个行业,有融资能力的上市企业接下百亿级的PPP订单,营业额大幅度上升,财报上的数字别提多好看,股票上涨,市值上升,一片欢声笑语,此刻的他们全然忘记了资本是多么的血腥和残酷。
当政府去杠杆的操作传达资本市场时,环保企业的寒冬突然就开始了。资本市场开始不看好环保行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变成了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没有了资本的进入,手上大量的订单难以转成产值,企业的现金流开始出现问题,对上市企业而言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最直接的信号就是行业的龙头公司东方园林2018年5月发出10亿债券,仅仅卖出了0.5亿元,受此消息影响股票开始持续暴跌,从2018年5月开始到现在,股票从19元跌到了今天收盘价的6.94,缩水三分之二。随后,其他上市的环保企业陆陆续续遭遇股票暴跌市值下降的凄凉场面,“活下去”成了首要目标。好在面对这样的现状,国家出手救上市企业,2018年10月以来,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此外大量多家国资公司入股上市企业,行业内公司暂时摆脱了生存问题。
纵观这场“灾难”,其实就在于环保市场太大,而作为甲方的政府没有对应的资金支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是好的,却也给环保企业太大的刺激,现金为王、规避风险全然抛到脑后,疯狂的接订单,却难以转为产值,导致现金流枯竭,公司出现危机。
过去的一年给环保园林行业太多的教训和启发,2019年将会是新的一年,环保公司对项目的选择应该会更加谨慎,地方财政会或变成首要考虑因素,项目模式将会出现大的转变,同时2018年也给行业内企业启发,完全依赖政府付费的盈利模式实在危险,引入市场手段,金主转向消费者,如布局产业运营,或许会是园林企业的一步重要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