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
池塘雨过,岸柳风生,
香气薰人悄。翠盘擎晓。
红妆映、一片清凉多少。
娉娉袅袅。寻不见、当年仙草。
最好随、玉女瑶姬,微笑迎怀抱。
还记南湖载棹。
在花前月下,聆听玉鸟。
碧筒倾倒。今回首、唯有水光山貌。
不需懊恼。看锦鲤、穿梭灵巧。
待日归、重访潇湘,细织千年调。
依韵秦观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
(二)
薰风乍扇,瑞雾初凝,
池边翠云入画。
嫩蕊新苞,看珠盘、齐捧紫房千粒。
轻盈绰约,浑难掩、亭亭雅逸。
趁此个清闲自远,香透鸳鸯翼。
曾依瑶阙相映,
看彩舸归,歌动锦鳞掷。
玉井莲开,那谁怜、天上谪仙标格。
灵根未息。满目鲜花人空默。
待倩霓裳传妙曲,欣赏娇颜色。
依韵周密体,双调一百一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Ps:古诗词创作在我看来就像“绣花”,诗词格律就好比描好的架构,我们只需要踩上节奏锦上添花即可。
我们大都是从模仿先贤开始的。然而一开始照猫画虎,可是画皮画虎难画骨,这当然需要无数次的历练之后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作品有篇无句,或者有句无篇,读者看后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很正常,慢慢领悟其中的奥妙,古诗中很多金句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格律只是敲门砖,但是我们也不要沦为格律机器人。诗词伯乐说格律的最高境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练习之后,不经意间写出的句子竟然合乎格律。这就说明了潜移默化的功效。
不少人是用新韵来创作古诗词的,毕竟新韵跟现在的发音差不多,而古韵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多都有变化,跟现在的读音存在差异。所以从新韵入手就不会令人产生畏难情绪。但我认为入门之后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古韵知识,不然会造成我们误判前人的作品。
会写律诗的人填词比较容易上路,会填词的人却不一定会写律诗。
“等句”的齐整和“不等句”的参差在于两者之间的混搭。所以古诗词创作中不要忽略了“建筑美”带给读者的视觉冲击。
“能写”与“会写”是两码事。前者只是能写出合乎格律的作品,后者不但写得合律而且写得出彩。
在此借用诗词伯乐纳兰蕙若的话:靠谱的不一定是好诗词,但好诗词一定靠谱。我们都是在不断学习精进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