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16.9:100,男性比女性多3000——4000万,也就说,在社会上有三千多万的男人是娶不到老婆的。在农村,男人娶媳妇难的问题的确凸显地淋漓尽致。用“有女百家求,媒人踏破门”来形容女孩的紧俏再贴切不过了,彩礼漫天要价、水涨船高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人生大事上,女孩地位尊贵、能从容地找到中意人,是一件直呼过瘾的事。但在城市里,情况是大相径庭的。男孩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前几天从《南风窗》上看到一篇纪实报道《谁来娶我的女儿?》翔实地记录了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男女婚恋问题的严峻性。在北京玉渊潭、天坛等公园里,有一个2000人左右的相亲角,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集市,不同的是这儿做不一样的“买卖”。当地的、外地的老人们瞒着孩子,把儿女的情况做成简历摆在跟前,等着有缘人上前搭讪。他们周一到周日的每个时间段,从这个公园辗转到别的地方,日复一日、孜孜以求,日出而来,日落归去。林林总总的简历中,女孩居多,男孩紧俏。大家见面,第一句话是约定俗成的:男孩女孩?一听说是男孩,不大功夫,其父母就会收到好几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女孩的电话和其他信息,盼着男孩慧眼识人去联络。在这个市场里,男女的经历、车、房、收入、学历像明码标价的代售商品和筹码供人定夺、揣摩,而这些与爱情无关。好多老人一来就是几年,眼看着孩子从青春妙龄变成了剩男剩女,仍然看不到希望。
有位朋友,不仅是单位有魄力有能力的领导,也是一个总为下属操心的热心肠人。她说前段时间给身边一对高龄男女牵线。女孩的工作不错,人长得也好,圆圆的脸盘,眼睛有西北人的深邃,待人接物得体大方。男方工作单位也可以,无房无车。朋友生怕女孩想不中男孩。见面之前交代男孩好好打扮,在细节上多展现绅士风度。结果,男方居然没有看上女方,说人家穿上高跟鞋才一米六二。后来,又给他介绍了一位条件不错的女孩,他也没有看上,还有别的优秀女孩,他压根就没有主动联络人家。是十观不合还是男方被催生出了性别优越感?还是他不愿归顺世俗,胸怀爱情?不得而知。
身边有几位蕙质兰心的女孩,虽然早到了嫁人的年龄,但因为生活圈子的狭窄,还在落单中。能想象出,在父母、周围人几重压力下,保持淡定的心多难。但婚姻这东西,强求不得,缘分到时,自然水到渠成。但缘分不是坐等出来的,也需要创造,需要主动出击。尽管现实纷扰,世俗残酷,但仍然相信怦然心动、一见钟情的爱情吧。像王尔德说的那样:我们都在阴沟里,但有人仍然仰望星空。
话说,在今天全民忙碌的时代,找对象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的应该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就业单位不能只注重提高业绩,能组织一些青年男女接触和了解外界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认识更多同龄人的机会,这样的用人单位更人性化更有温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