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读了一篇梁衡老师的散文——《夏感》,全文六百六十六字,作者惜字如金,笔尖如轮,把夏天凝成的精美镜头缓缓地向我们展示出来。读这样的文章,如坐在安静的溪边,看缓缓流动的溪水一样心情舒畅,如坐在五月的柳树下观随风漂浮的柳絮一样恬静。
读了一两段,就一下子把我带入到那炎热、繁忙和紧张的夏天去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着我有一观究竟的好奇了。
一篇佳文总能够引人入胜。文章开头,作者把夏天的到来比作“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最终沸腾”,这不是夏天的热烈吗?比喻形象贴切。深感大散文家的厉害之处。
夏天是热烈的,农忙时又是紧张的。作者把夏天人们收获时场景写的生动准确。“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已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还有一个原因,我和作者有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古今大都喜欢写春花秋月,喜欢吟春咏秋,舞文弄墨者,几乎趋若过江之鲫。而夏呢?也许它太热、太酽、太稠密,因此,总不免给人一种有汗多失和谐,炎热超力度负荷之感。所以,写夏的却寥寥无几。
的确是,暖日溶溶送春来。春天,诗人喜欢“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还有好多关于春天的诗句,数不胜数了,真要罗列出来,那也就“洛阳纸贵”了。
再看秋天诗人们都说些什么呢?“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这是对秋天悲凉的写照;“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诗人们有的伤感,有的悲情,有的怀念,可见写头还是很多的。
若说写夏天的诗,我立马能想到的也就是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我确实认为人们对夏天的赞美少于春秋。
《夏感》这篇文章,梁衡老师反其道而行,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这种赞美本身就很值得我们赞美。这也是我喜欢梁衡老师这篇《夏感》的原因!
我喜欢,我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