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波三折,花了12天才治好一个感冒,主要是辩证失误造成的。
今年春夏交接的时候,我不幸感冒,还挺兴奋的,因为有机会亲身试一下方剂~
除了鼻塞流涕外,典型症状有身体汗出,恶风,恶寒,鼻涕带点黄,咳嗽,少痰,口干,舌苔白有齿痕。琢磨病位应在太阳,少阳,少阴之间。结合自己口干咳嗽、黄鼻涕的症状,初辩为太阳表症夹热,投麻杏甘石汤+桔梗,3剂。
麻杏甘石汤:麻黄12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28克,桔梗10克
服下后立刻入睡,第二天醒来神清气爽,呼吸通畅!哈哈哈,好有成就感!
高高兴兴跑去上班,结果坐在办公室吹空调,下午立刻打回原形了。鼻子像被棉团堵住一样呼吸困难,眼睛睁不开,直想倒下睡觉啊……赶紧回去把剩下的药喝完,结果2天后症状全然不消。
第4天,鼻涕加重了,其他症状还在,看来还是得从表解,这次使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3剂。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10克,赤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
结果这是最尴尬的一次,3剂喝掉一点效果都没有,真是欲哭无泪啊~~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因为我缺乏深厚的脉学功底,很多时候是以症状结合问诊评估。一般问题还可以对付,但如果疏漏了某一问题脏腑,就会造成辩证失误。不管经验有多足,每个人都有辩证失误的时候。通过科学仪器辅助精准辩证的是非常重要的。
我拿出频诊仪,快速辩证气血脏腑情况。
(1)鼻腔5级,症见鼻鸣流涕;
(2)肺部少量4级,症见轻微咳喘;
(3)胃部4级,症见食纳差;
(4)肾部3级4级并存,肾阴正常,肾气不足,偏阳虚,症见欲寝乏力;
(5)其他脏腑尚可




这样看来,之前主要遗漏对肾脏的判断。(见《原理篇5:科学脉诊分析》)记忆里只有体质差的老年人,感冒才会同时出现肾虚。肾阳不足,会引起肠胃蠕动减缓,出现腹胀食差问题。所以辩为应太阳夹少阴,脉细沉者,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2克,细辛6克,炮附子6克,杏仁12克,厚朴10克
一剂下去,症状明显缓解,三剂后,症状全消。鼻子又能自由呼吸了,胃口恢复,很想吃东西了。不由感叹,方剂对症后如有神验!
中医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身体问题,大家应取长补短,走向真正融合。在遵循中医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借助物理科学分析设备,逐一验证经典方剂,完善中医准确度和治疗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