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家伙儿又添了让人头疼的新毛病,抢东西。
这两天,小家伙儿出息了,夏天妹妹手里有什么,她就要抢什么,而且没得商量,伸手就去人家手里夺过来。
我在眼前的时候,我会引导她,找个玩具跟妹妹交换,妹妹不撒手的话,我就转移她注意力,或者直接淘宝给她买个一模一样的。
但有那么几次,我没在跟前,姥姥可能觉得妹妹小,不懂得要,小家伙儿要,姥姥直接捡个玩具给妹妹换下来,递给小家伙儿,久而久之,小家伙儿更霸道,更理所当然了,这也引来了舅舅、舅妈的强烈不满。
我查了一下,原来孩子在这个阶段出现这种行为是正常的。
首先,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2~3岁的幼儿已经出现了自主意识,所有权概念已经建立,他们会认为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见到好东西就渴望拥有。
其次,是孩子道德意识发展不完善。心理学家艾森伯格理论指出:学龄前儿童大多数处于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快乐主义阶段。说白了,这一阶段的孩子,只图自己开心,其他无所谓!
所以,在家长看来没礼貌、自私、霸道的抢别人玩具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些概念。
所以说,不是孩子霸道,也不是孩子自私,是他所处的心智发展阶段让他产生这种不合理行为。
针对孩子抢东西,以下三种行为不可取,我全部踩过雷,引以为戒:
1.直接打骂,武力镇压,强制归还——孩子胆小、懦弱、没有安全感
2.不作为,无动于衷——孩子自私、霸道
3.乱贴标签,比如你这样是强盗行为——孩子对自己产生错误认知
正确做法:
1.教孩子能够分清“你的、我的、别人的、大家的”物权概念,以及“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抢。”
2.教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引导分享、交换的概念。
比如,问问她被别的小朋友抢了玩具是什么感受,如果对方拿了一个好玩的她没有玩过的玩具跟她交换,她是否愿意。
3.家长要冷静旁观,随时引导指正。
2、3岁的孩子认知不足,需要家长干涉引导,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孩子学习如何交往、如何相处,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再及时给予纠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