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先,浙江湖州人。是北宋时期婉约派代表人之一,其代表作品《天仙子》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做这首词正在嘉禾(今浙江嘉兴)做判官。多数学者认为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笔者试分析如下:
上片写情。“水调”两字领句,“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二句,一句一韵。“水调”,坊间唱曲名。二句从字面上来看比较好理解。下面二句“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为一韵。下面一句“伤流景”为一韵,上片末一句“往事后期空记省”为一韵。从字面上来看,此首上片写午睡醒来忧愁的心情。张先做这首词时年五十二岁,人老伤春,人之常情。唏嘘之余,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对“时光如白驹过隙”,多了几许惆怅和无奈。晚间照铜镜一是在油灯光(烛光)下比较下不很清晰。铜镜毕竟比不上现代的玻璃平面镜。二是面对照镜,眼看两鬓斑白,暗示或许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或许他在等待着什么……
上片似有学者认为的临老伤春的氛围。
试译上片如下:
手持酒杯聆听《水调》唱曲声声。午间醉意已经消散。心中的忧愁却没有消减。送走了春天,走了的春天什么时候回来呢?临近傍晚面对镜子,感伤逝去的光阴也没有什么益处。
下片换头,写景。“沙上”二句二韵。“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历代传咏诵的名句。动词“破”和“弄”表现出了一种境界。天上,云彩飘动;地下,花影摇曳,暗示有风在动。下面“重重”三句一韵,因为风不定,自然要以帘幕(一说帘幙),多几层的窗帘密密遮住摇摇晃晃的灯焰不至于熄灭。下片末二句“人初静”二韵,一是写夜晚人声已静;二是写明天的花红落在何处?从字面上来看,下片写晚间月儿出现的情景。张先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尤其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云彩、月亮、花儿和影子。这些客观事物活化成动感事物,反映到读者眼前,使阅读激起了想象、联想和幻想的效果。
下片纯写大自然的事物变化下的情景,并非是学者认为的乃是伤春之作。
试译下片如下:
岸边沙地的鸳鸯飞来池边相互依偎。月光破云而出映照着花儿婆娑的影子。重重窗帘密密地遮挡着灯光,风吹没有停止。晚间人声刚刚安宁。明天的落花残红应该铺满小路。
下半片不仅仅是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而且作者通过观景转移忧愁,有意将心情释放。“云破月来花弄影”、“明日落红应满径”是激活了作者的想象、联想和幻想。同时也是激活了读者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所以,认为张先的《天仙子》这首词是临老伤春之作。笔者对此说法是有疑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