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父母:手机里安装了各种热门游戏和短视频,闲暇时只顾着玩手机,却抱怨没有时间给孩子辅导作业;去超市买一堆垃圾零食放在家里,自己不做饭,拿零食当正餐,却嚷嚷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休息在家除了抱着手机不停刷,就没有别的正事干,却不停唠叨孩子没有兴趣爱好,没有一技之长……
这些场景是不是异常熟悉,大多数父母最惯用的教育方式就是批评。当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就想用批评的方式来加深孩子对错误的印象,避免同样的错误再犯。
为人父母,你是否想过,在你批评自己孩子的时候,自我反思下自己的行为举止?你是否想过,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难道不是你自己把这种错误、糟糕的行为习惯传递给了孩子吗?
如果父母不从自身去寻找原因,只想以简单的呵斥来改变孩子,那是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的。
其实,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示范定律。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身示范,以身示范就是告诉父母,要从自己一言一行开始,放低姿态,给孩子做好表率。
著名的哲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孩子教育,99%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榜样,你的一言一行,不仅对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特征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榜样作用,更对孩子的一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既然示范教育如此重要,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如何进行示范教育呢?
1.对孩子提出要求前,自己先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人,要想让孩子做出改变,朝着好的方面发展,父母在对孩子提出要求前,自己首先要先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只有自己做好了表率,才有资格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教育才能达到效果,否则孩子便会对你产生质疑。
比如,你自己天天在家玩手机,凭什么要求孩子不能看电视呢?如此,你又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2.加强自身修养,向孩子传递正能量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如果我们不加强自身努力,随时都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所以,父母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传递积极的正能量。
比如,你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精神激励和行为示范。这样,孩子对你的行为耳濡目染,也会因此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拥有成长的动力。
3.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
只有家人之间的感情和睦,相处融洽,孩子才有可能在这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家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4.教育观念基本一致,避免差异太大引发冲突
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父母应保持观念的基本一致,避免差异太大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尤其不要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只会让孩子是非不分,无所适从,甚至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处世方式,这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既然为人师表,那就应该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给孩子做最好的示范榜样,也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你的示范教育下,朝着你所期望的目标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