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医院,大概都一样,阿克苏的,同样如此。
从早到晚,医院门口,从来都是排队进出的人。每一个科室的病房,从来没有空的房间。每一项检查需要等候的时间,从来不会少于一个小时。医院的餐厅里,再难吃的饭菜,到了时间,从来也不会剩下什么。点滴打完了,护士从来不会即刻到来。想找医生询问情况,医生也从来不会在办公室等你来。
大城市,小城市,在医院这个范畴里,起码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不同,都是在一个城市里,承载了最多的车,最多的人,最多的等待,最多的无助,最多的脾气,最多的沉默不语,以及最多的希望和最多的恐惧的一个地方。
这一切,就像有人说,不论到哪里,不论再陌生,只要去到医院,瞬间就能找到熟悉的感觉。这是一个很对的道理。
没人能不去,没人能去得理直气壮,没人在那里可以精神愉悦,没人可以在进门的一刻,保持气定神闲。在里面就算只是站在一处看,看久一点,既可以轻易的看到一个人生老病死的所有过程,也可以轻易的看到一生所有可以经历的人情冷暖和脆弱与温暖。
其实,这就应该是医院的属性。
就像以前和一个很有些哲学思辨意味的医生聊天,他曾经说过,医院从本质上来讲,并不是简单的救死扶伤,而是让进来的人学会敬畏,学会反省,学会看清自己,然后,在出去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了解自己的欲望。在不得不面对生死选择时,学会接受,学会豁达,学会告别。
从这个意义上讲,医院,无疑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得到梳理和沉淀最好的学校,小了看清自己,大了看清身边,再大,看清生命和生活。
所以,每一次进入医院,都应该是一个好好发现和审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情绪和身份都很难起到作用,各种身份各种年龄的人坐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里,根本无法从表情看出有谁从中学会了心意安然。
就比如今天,阳光已经有了初夏的暴烈,天蓝,是一个好天。住院部楼下树荫之间,坐满了休息的人。
有二十多的年轻人和六七十岁的老人一样,沉默的抽烟,或者思想。
有穿病号服的人三个五个的扎堆,不时会有大笑声传过来。
有一家四五口或者六七口,围在一堆轻松的聊天吃饭。
有被拥抱着的人,在哭泣中被安慰。
有蹒跚的病者,被家人搀扶着活动。
有衣冠楚楚,有衣衫贫寒,有咆哮,有微笑。
各种各样,除了自己,谁都看不透别人的命运。
就是这样,医院演绎所有的生命过程,我们只需要在医院看到自己。
(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公众号:中年情感叨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