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这本书真的算是海淘吧。因为最近想多读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书,于是关键词搜索,搜来这么一本。说是《完全写作指南》也对,因为本书从流程到各种文体也都介绍到了,内容也还算是实用。不过读来感觉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比如你不知道书信应该怎么写,那翻开这本书查查吧……但本书又不那么适合中国人,有点尴尬……
本书副标题“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 。写就写吧,为啥要害怕呢?想想我写文章的经历,有这种情绪的时候主要还是学生时代或者职场写作,比较私人的,比如博客、空间日志、日记、读书笔记之类的就不会有这种情绪。原因很简单,私人写作是写给自己的,并没有期待什么读者。老师布置的作文或者领导布置的作业就不一样了,老师会给你打分,领导会给你评价,写的不好可能会倒霉的。除了害怕负面评价之外,跟一些比较重要的人进行文字沟通也会有些害怕,怕自己辞不达意,也怕对方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意思,所以也经常反复写、反复改。
在我看来,除了私人写作,没有期待任何读者,其他写作其实是可以看做是一种沟通。是沟通就有沟通的目的,就有沟通的对象。让我们提笔感到害怕的,其实主要是怕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就像《指南》的作者提到的,没有一个人是写不出来的,随着自己的意识流写作真的很容易,但通常你会得到一堆垃圾(尽管这也是一种练习写作的方法,而且我们也确实能在堆肥中找到珍贵的好点子)。难点在于我们写的东西是否能达到写作目的,比如写一篇符合作文要求的文章得高分;写领导真正需要的东西;取悦读者;……
为了让大家思路清晰,《指南》给读者(也是将来某个时刻的作者)规划了写作流程: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初稿、修改。无论写什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了解目标受众,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明确了这两点,你就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作为背景信息一笔带过。
比如求职信,很多人觉得求职信的目的是让自己找到好工作。但是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简历、面试表现等等,不可能因为你的求职信非常优秀就得到录用。所以如果求职信的目的是被录用,那真是有点痴心妄想了。所以求职信是为了什么呢?更实际的目标应该是尽量给HR一些信息争取他们看你简历的机会,或者给你面试机会。了解到这一点你就知道不用把简历上的所有信息再写一遍了,也不用在求职信最后求人家录用你了,表达积极的意愿或者对得到面试机会的期待就挺到位了。
另外分析受众也很重要,一方面也是有助于使文章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背景知识就可以不再赘述);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戳到受众的点,或是迎合,或是激起受众的共鸣。这样的例子就比比皆是了。前几天看到有篇文章提到写作者大都因为曲高和寡不善于社交,因为想法比较独特朋友比较少之类的(忘记是谁写的了,暂时不艾特不引用哈)。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作者真心是挺聪明的,毕竟看这篇文章的读者大约也都是一群文字爱好者,里面不乏孤独症患者(比如我,咳咳),把这个“病因”归咎于才华横溢、曲高和寡,还真是让人挺受用的。
至于作者规划的这个流程,作者自己也说,不用十分拘谨的按照特定步骤来。有时候写文章是先有目的的,比如我作为一个狂躁的消费者想要投诉并得到赔偿,写投诉信;有时候写文章是先有目标读者的,比如你的简书粉丝;有时候是先有头脑风暴的,比如近几天的所见所闻让我有许多新想法需要表达……但无论从哪个步骤开始,所有的步骤都是有必要的。
P.S. 很多人说这本书没什么用,意义不大。其实讨论方法论的书确实容易得到类似的评价,原因很简单,方法如果不配合实践与坚持,永远都是没用的。写作的方法有很多,不练习的话,我觉得并非方法没用,而是我们自己没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