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余小漫的第83篇文章-
-1-
今天,小漫的小学同学无意间翻出了游玩的集体照片,时隔十几年的跨度,再重新看见过去的自己,真有种奇特的感觉。
发给小伙伴及家人,评价竟是清一色地“是个从小就特立独行的人/不走寻常路/从小不一样”。
照片上,我坐在岩石上,穿着迪迦奥特曼的衣服在咧着嘴笑。旁边另一个岩石上站着另一位女同学比着剪刀手的手势,其他大多数女同学都清一色地并排坐着,明晃晃地大笑着。
那如果现在有时空穿梭机,让我穿梭到小学,大概也可以有勇气对那个小女孩说:“怂个锤子,你会越来越好的。”
“你会越来越好的。”这句话你的学生时代可有人坚定地对你说过吗?或者你有坚定地相信过吗?
-2-
小时候考试考砸了,嗐,感觉世界都变得黑暗了起来,好像快乐就凭空消失了。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还有红色鲜艳让人扎眼的分数,外带上其他同学困惑的神情,大抵都是灵魂的暴击吧。
那时候大人总爱吓唬我们,“你得考上好初中!才能有好高中!才能有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不然你就完蛋了!”
“你就完蛋了。”小小的自己对着成绩发呆,搞不懂一个分数怎么就可以轻松地让自己的人生完蛋。至少当时被搅动的生活是挺完蛋的。
长大后渐渐明白,完蛋与不完蛋其实都是外界的评价,外界觉得你上了985/211,你的人生就应该平步青云人生开挂;外界觉得你上了普通二本,你的人生就那样。
但我已经不再是过去将外界的评价牢记在心的小孩了,外界从来都不是预言家,从来都无法预测你人生到底要经历哪些精彩与挫折。
-3-
犹记得初中有次逛书店,买了一本乐小米的《梧桐那么伤》,看得我真是泪流满面。顺利安利给同学后,被她家长举报带坏小孩,被语文老师当众批评“思想不端正。”(奥,可能因为里面还有一些小小的少儿不宜的片段吧……依旧是个谈性色变的时代)
以至于父母曾经对我所有的小说都持以批判的态度,包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差点都给我禁了。
高中喜欢夏茗悠小说,常年暑假混迹贴吧,与一堆网友玩得不亦乐乎,随手写文有时候也会获得小礼物,偶尔还会获得喜欢的作家新出的书籍。
大学刚进入,意外地发现校园竟然没有高中常见的报刊亭,图书馆的杂志也没与时俱进,我的看书乐趣从纸质版渐渐演化成电子版。
常看的书籍变成励志型,可以给我一种打了鸡血的动力;悬疑恐怖型,可以给我一种跌宕起伏的心境,如果此时再有一只手突然搭在我的肩上,有时候是会被吓得抖起来的。也被安利看一些情商社交的书籍,学着渐渐理解别人的情绪。
我也不用再担心有人因为我看什么书,就将“思想不端正”的评价贴在我的身上了。
带坏人的从来不是书,也不是外界环境,而是自身的定力。
-4-
我也开始不再将分数高的人当做神一样崇拜了,尽管依旧觉得他们学习这一块真的很厉害。
犹记得我妈曾在我高三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带我去听一个清华大学学生的讲座,我和我妈全程听下来不知道干货在哪里,他讲得结结巴巴,既不热血,也不励志,但是鼓掌声一片。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他是清华大学学生的这个光环。他们不停地对他拍照,交头接耳评论他的光环,然后编辑朋友圈,夸赞他的讲座。
我和我妈面面相觑,这讲座的意义甚至不及课间与同学的聊天来得有趣有用有料。
突然就意识到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也有与普通人无异的时刻,比如公众演讲一样紧张。
我记得当时出门,明晃晃的太阳照下来,我就吐槽地说道:“我觉得你女儿站在上面都比他讲的好。”我妈笑着说:“我也觉得。”
她的一句“她也觉得”也成了我大学去参加一些比赛的部分动力,从最开始上台的畏畏缩缩到后来的“镇定自若”还是吃了不少苦头的,或许学霸那时候也是第一次上台吧。
我也终于开始明白一个现实,分数高的同学没有我想象中的无所不能;而我自己也没初中老师想象的那么糟糕,那么多年的阅读至少让我在写作文的时候,从来都是迅速结束战斗,分数不好也不坏。
跳过一系列的学生时代,我也终于有了不再畏惧眼前完蛋生活的魄力了,可以大胆地冲破事说:“你也就烦我一阵子啦,你就该走啦。”
那祝你也一样拥有这种魄力,不用因为眼前糟心的事情就觉得自己人生彻底完蛋了。你不会完蛋的,因为你一直在变厉害的路上。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余小漫,今天是日更的第83天,可以给个赞鼓励一下吗?谢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