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作者: 月上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22-11-12 11:34 被阅读0次

    “吃茶去”。

    儿子写下这几个字,就去烟台读书了。

    这是我拿一块风化木,丢给他,说:写几个字再走吧。

    字写好后,我一直把它挂在客房,很欣欣然:

    朽木因字有了禅意,字因朽木增了岁月。

    纵然在显眼处,还是有人视而不见;也有客人客气一句:呀,这字写得不错;当然,会有客人看了这么三个字,一头雾水。

    偶尔有客人问起,我也只是笑笑,并不说破。

    其实,我在等,等一个解其意的客人。如果他懂了,或许就是知己。

    我的思想也常常随了这三字,逆着时光,去到唐的赵州观音院,听赵州禅师说一声:

    吃茶去。

    如是,我沏的一壶茶,有了岁月的味道。这样一坐一个上午,或是一坐一个下午,让一杯茶,漫过李白的月光,涤去心上的浮沉。

    我不知道儿子在写这几个字时,他的思绪有没有回到五岁的幼年。当时他问过我:

    佛是什么?

    我说:佛,是止痛药。

    他摇摇头,笑笑,不懂。

    望着他那懵懂的眼睛,我解释说,手,磕疼了,念几个佛佛佛,就不疼了。他还是笑笑,似乎懂了。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迷题。我读荆向国老师的一篇文章,《你写过老师的茶壶吗》,当时哑然失笑。心想,一个孩子眼里,哪有这把旧壶的影子。

    一个人的眼光是随着思想而深远的,她嫩的还没有得到岁月的洗礼,怎能看上你一把喝水的茶壶。这是家家有的,常见也就不见了。

    尽管在荆老师的再三引导下,学生说出了几句老师等着听的话。这样的话,入我耳,已经没有灵性了。我一直认为,未经半世风霜,与这把有故事的壶,对不了话的。

    荆老师这把巨轮珠壶,壶型盛于清末,民国时期风行台湾。之前,他晒在朋友圈,酱釉色,以拙见巧,不经意地放那儿,就有了茶香。这茶香,出自魏晋之风,还是赵州禅师的茶,也只有荆老师解其味了。

    岁月为每位尘客,备好一杯茶。至于甘苦,至于冷热,人生阅历不同,其味各有所异。

    如今,喜欢茶室的人多了起来,有人附庸风雅,有人借助茶室诠释对茶的理解。不知道古代八大茶痴,有没有自己精装的茶室。但我知道有这么一部分人,舀一瓢泉水,松枝做柴,借山石为桌,茶壶里听风雨。

    我的人生是孤独的,在万物睡去的深夜,如果冷,就写一点文字。文字里取暖,情感有了归处。日子是寂寞的,有了茶,寂寞的日子也就有了清欢。

    儿子终是长大了,知道父亲迫于生计,疲于路上。他是多么希望我这个做父亲的,春赏梅花秋看菊;坐下来,吃茶去。

    今年,浩浩荡荡的考研学子里,有我儿子。一个人隐没在千万大军中,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唯有做父母的,一眼认出。

    一想到儿子的学业,我的内心也会时常焦灼。每当这时,我会对话他开学前写下的——吃茶去。

    听着窗外呼啸而来的北风,知道又一个学期将要结束了。儿子回家时,或许有一场雪景等他欣赏。我也早已生好火炉,煮一壶陈年普洱,待他坐下来,不问学业,只说茶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茶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vh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