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孔夫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欲和矩俩个字比较感兴趣,于是查了这两个字的
欲:此字最古形体为战国文字,也见于《诗经》。“欲”本义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也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的要求,由此又引申为需要。欲”战国文字作1、2,小篆作图3,隶书作图4-7。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欠、谷聲。“欠”的古字形像人打哈欠的样子,引申可以指人,作為形符,表示義與人有關,或以为欠像张口有欲望之义;“谷”用作这个字的声旁,表示读音。“欲”字形体最早见于战国文字资料,但西周文献如《诗经》已较常见欲字欲”字的本义有名、动两用,作动词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作名词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的要求。
矩:读作矩(jǔ),本义指矩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玉篇》圆曰规,方曰矩
我理解孔夫子在70岁左右,应该将规则,法规融入血液里,已经完全适应了,可以在规则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我很羡慕这种状态,但是我也知道这需要不断积累 不断学习才能获得。这里没有什么好说的,吾生而有涯,而学无止境!加油吧!
今日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孟懿子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
我觉得这一段话让孔夫子在现代被诟病,孝道在于无违,会让人有愚孝的感觉,可孔夫子还有一个礼字,在礼字范围内无违,倘若离开礼的范围,就不需要无违了,我感觉这里有很多冲突的地方,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理一理。我感觉这里有一个礼字控制,父母需守礼,子女也要守礼,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孝就是规矩,被大家认可遵守,但是,对于父母不当的一面,还是需要我们去指出,去劝说父母改正,但是,子女怎么能知道父母的不是呢?需要学习,学习道之外,还要学习如何说服父母。学习使用合适的方法劝说父母改掉不是,我觉得这需要很高的才能才行啊!
说题外话,感觉自己最近开始有点懈怠了,不想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了,但是内心还是坦然和淡定的,觉得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后面一定可以调整过来的,我想是不是最近读经典后,心定下来了,定后可以安静,确实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焦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