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72-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二十三天

372-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二十三天

作者: 红尘修行的鱼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9-25 12:14 被阅读0次

我一直对孔夫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欲和矩俩个字比较感兴趣,于是查了这两个字的

欲:此字最古形体为战国文字,也见于《诗经》。“欲”本义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也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的要求,由此又引申为需要。欲”战国文字作1、2,小篆作图3,隶书作图4-7。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欠、谷聲。“欠”的古字形像人打哈欠的样子,引申可以指人,作為形符,表示義與人有關,或以为欠像张口有欲望之义;“谷”用作这个字的声旁,表示读音。“欲”字形体最早见于战国文字资料,但西周文献如《诗经》已较常见欲字欲”字的本义有名、动两用,作动词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作名词指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得到某种东西的要求。

矩:读作矩(jǔ),本义指矩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玉篇》圆曰规,方曰矩

我理解孔夫子在70岁左右,应该将规则,法规融入血液里,已经完全适应了,可以在规则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我很羡慕这种状态,但是我也知道这需要不断积累 不断学习才能获得。这里没有什么好说的,吾生而有涯,而学无止境!加油吧!

今日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孟懿子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

我觉得这一段话让孔夫子在现代被诟病,孝道在于无违,会让人有愚孝的感觉,可孔夫子还有一个礼字,在礼字范围内无违,倘若离开礼的范围,就不需要无违了,我感觉这里有很多冲突的地方,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理一理。我感觉这里有一个礼字控制,父母需守礼,子女也要守礼,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孝就是规矩,被大家认可遵守,但是,对于父母不当的一面,还是需要我们去指出,去劝说父母改正,但是,子女怎么能知道父母的不是呢?需要学习,学习道之外,还要学习如何说服父母。学习使用合适的方法劝说父母改掉不是,我觉得这需要很高的才能才行啊!

说题外话,感觉自己最近开始有点懈怠了,不想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了,但是内心还是坦然和淡定的,觉得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后面一定可以调整过来的,我想是不是最近读经典后,心定下来了,定后可以安静,确实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焦虑了。

相关文章

  • 2017年的读书笔记

    第44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43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 《论语》日日谈 第3期

    《论语》日日谈 第3期 吴华平解读 【新解论语】 尧曰篇第二 【原文】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

  • 红尘修

    红尘有修行, 修行在红尘。 红尘不红尘, 只在修不修。 修行不修行, 不在尘不尘。 离得红尘修, 亦非真得修。 日...

  • 论语D1: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学而篇第一·(一)(二)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 第十三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书目:《论语新解》 内容:为政篇第二 《为政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白话 夫子说:父亲在的时候,要看...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白...

  • 论语新解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钱穆白话释义 有子说:“与人约...

  • 《论语新解》

    几天前把钱穆先生所著的《论语新解》看了一遍,但却一直没有勇气写下什么读书的心得。毫无疑问,《论语》是人类思...

  • 论语新解

    2022年2月16共学 领读人:缪丹 范家驹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 【注释】(此处以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为底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72-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二十三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ec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