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江苏地区茅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一个贫苦的农夫以及他的一家。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夫家的孩子很早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农夫的大儿子十岁的时候就得耕田地种水稻,而女孩子们从小便要跟着母亲织布做衣,还要收拾家务。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可是一家人心里却很满足。
由于他们家最小的那个孩子是个男孩,因为出生时生得一双明眸,取名李目。李目从生下来起便体弱多病,粗重的活计一样也干不了。不过头脑很好,比他的所有哥哥姐姐都要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每当听到自己的儿子被邻居们赞扬,农夫夫妇心里都觉得无比自豪,同时也对自己的小儿子有了新的打算。那时候的道士显然是个吃香的职业,因此他们觉得,与其让他跟自己一样一辈子当农夫,不如把他送到道观里当一个道士,那时候无论婚丧嫁娶茅山道士都是必须要参加的,也能够得到丰厚的报酬。
夫妇俩商量好了以后,带着小儿子来到了茅山最大的一间道观,青云观。
道观的梨花道人是个面慈心善的老道士,一见到小男孩,心中便十分欢喜,有意收他做自己的关门弟子。道人当场问了几个较为刁钻且颇有难度的问题,小男孩都回答得非常流利,很合道人的心意。于是,梨花道人满心欢喜地收下了小男孩为徒,并答应他们,自己将竭尽所能,将毕生所学之法术道行倾力授予这个孩子。
老道人果然没有食言,夫妇俩走以后,他果然对这个孩子百般照顾,尽可能地教给他更多的道家知识和咒语法事。李目也很争气,无论道人教他什么,他都学得很快,从不让道人失望,颇有慧根,不仅可以快速的领略道法的深意,就连书法绘画也进步神速。
可是慢慢的,梨花道人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个孩子什么都好,可是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毛病:他喜欢画人的眼睛。
其实小孩子喜欢画画没有什么可讶异的,可这个李目却与别人不同,他喜欢画眼睛的程度,竟然达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境界。只要梨花道人稍不留神,小男孩便会在道观的各个地方画起眼睛来,经书的扉页、房间的屏风、庭院的墙壁、柱子上、门上、你看到的看不到的地方,只要是李目能够找得到并且够得着的地方,他都画上了一双人的眼睛。寻常人乍眼一看,准会被这一院子的眼睛给吓掉了魂。
老道人虽然心里纳闷,但是却不忍责怪这个小徒弟,因此每次只能对他循循善诱,百般劝导,希望小徒弟能体谅自己的一番苦心。
可是小男孩却像是魔障了一样,只要一闲下来,手便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画笔,满道观地画起眼睛来。小男孩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画眼睛,可他就是闲不下来。 后来青云观有了别名,大家都叫千目观,连梨花道人的雅号也被叫成了千目道人。
一天,老道人无奈地发现,他的蝉丝被褥上又被他的小徒弟画满了眼睛。那些眼睛个个明亮犀利、没有表情,直勾勾地盯着与他对视的人,让人忍不住心里发怵。 即使你视线躲着他们,也能感到一股冷意在脊椎游走,有一种看穿你的无形力量。
老道人忍无可忍,只能把小徒弟叫到他跟前,严厉地对他说:“孩子,你喜欢画眼睛,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这里是道观,由不得你任由着性子到处乱涂乱画。你还是离开这座道馆吧,说不定你还可以当一个伟大的画家。”
小男孩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他舍不得离开师父,可是他就是戒不掉画眼睛的这个毛病。
“孩子,你好歹跟了我这么多年,师父也没什么可以给你的,除了一个忠告。”老道人神色严肃地说,“我第一次见你,就发现你最近命里将有一个劫数。师父告诉你,以后你离开道观了,千万要记得,晚上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睡在无窗的房间,一定要找一个有窗户的地方入睡。你记下了吗?再送你几张道符以备不时之需。
小男孩虽然不明白师父说的这句忠告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老道人说的话,含泪点了点头。他伤心地收拾了一些衣物和干粮,又郑重地跟老道人道别,才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道观。
离开道观后,李目觉得自己在道观里还是学了一些本事的,他想了想,决定闯一闯江湖,于是往邻村去碰一碰运气。他以前就听人说过,邻村也有一座大道观,那座道观里也有好多道士。只是离这里有点远,差不多有八十里路。 李目一路上走走停停,等到他抵达道观时,天已经差不多黑透了,村民们却都没有安歇,围在一处叽叽喳喳似是出了什么状况。 李目又累又饿,想找一个好心人让他借宿一晚,可是所有人居然成群结队的往村外走去,李目觉得奇怪,一位年龄相仿的孩子告诉李目,村里每晚都有妖魔造访,每天都会少上一人,所以每到夜里全村人都在山脚过夜。
李目说道:“这里不是有个大道观,道观里不是有个厉害的道士叫灵珠先生吗?”
孩子道:“灵珠先生去了洛阳城,至今未归,其他道士道行不济纷纷逃了,道观已经废了许久。”
李目心想,学了许久还未遇过妖怪,趁此机会正好可以测测本领。于是李目逆着人流朝山上走去,此时全村已经没了亮着灯的人家。安静非常,冷风呼啸,杂草婆娑,李目身上有些微颤,是凉意也是恐惧,他环顾四周发现另一头的山丘上,竟然亮着一盏灯。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闻,说是每到晚上,孤魂野鬼会点亮一盏灯,引诱孤单的旅人前来借宿,灯色却是绿的。因此,旅人如果露宿他乡或者赶路途中,如果见到亮起的孤灯青烛,千万要记得绕道而走,免得沾染了邪气。
李目知道那灯的来历,于是往亮着灯的山头奔去。 等李目到达目的地一看,这里,竟然就是那座灵珠先生的大道观。
李目走上前去,轻轻地推开,门没有反锁,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看见院子里孤零零地挂着一盏燃烧的油灯,没有灯芯,一个人的影子都没看到。
等了好一会儿,李目都没有等到鬼怪出现,心里不由得十分纳闷。于是走进观内,道观里的所有物件上,都蒙了厚厚的一层灰,有的地方还结满了蜘蛛网。他心想,这个道观怕是长久没人来过了,也不知是怎样的邪物,可以让道士们望风而逃。
李目巡视了四周一圈,终于找到了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他已经走了一天一夜,不仅又累又饿,最重要的是,他整整一天都没有画过眼睛了。此时闲了下来,他的手又开始痒痒,思量着该把眼睛画到哪里才合适。就在这时,他看到道观里供奉的泥塑太上老君竟然已经被抹去了面相,实在不可,正好给他加一双眼睛。
李目高兴地从行李中拿出笔墨砚台,爬到供台上,一本正经地画起眼睛来。
李目在太上老君的脸上画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一双以假乱真的眼睛完成的时候,他才打着哈欠,把笔墨收了起来,打算好好睡个懒觉。
就在他准备席地而睡的时间里,他突然间记起了师父的那句忠告:“晚上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睡在没有窗户的地方,一定要找一个有窗的地方入睡。”
李目环顾四周,却发现这偌大的道观居然没有窗户,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睡意顿时醒了几分。他环顾了四周一圈,不知道怎么的,此时他的心中突然升起了几丝寒意,一种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
他遵循师父的忠告,来到侧厢房,地方不大却有一扇破烂的窗户,才终于安下心来。
李目走了一天的路,加之刚才又画了一双极逼真的眼睛,身体十分疲惫,于是很快就睡着了。 到了半夜的时候,李目突然间被一阵吵闹的声音给吵醒了。他不敢乱动,只得把耳朵贴在木门处,仔细听着道观大殿里传来的动静。很明显,外面有人正在打架施法,而那些怒吼正是大殿发出来的。
李目吓得瑟瑟发抖,拿出师傅留给他的灵符,念了咒语贴在门框,他不敢向外偷看,更不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连呼吸都放慢了速度,生怕惊扰了外面的注意,听动静可不是一两个鬼怪,怕是遇到了群鬼归巢。
此时,外面的油灯已经在打斗中熄灭了,本来映射在窗口的绿光变成了月光,青灯灭鬼魂散,可是,打斗的声音却一直在持续,而且越来越激烈。哭声、喊声、呜咽声,夹杂着各类物件碰撞的声音,几乎让整个道观都翻了天。李目躲在厢房里,丝毫不敢动弹,直到外面雄鸡报晓,太阳光从遥远的天边照射进来,打斗声突然消停,并安静下来。
李目使尽全力推木门也推不开,只得从窗户爬出,看院中的油灯掉在地上。进到大殿, 眼前的一幕,却让李目惊得目瞪口呆。地上尽是些野兽的尸体,有狐狸,狼,貂,黄鼠狼,一头斑斓大虎趴在中间,侧厢木门处躺着一头黑熊。看来这里成了山里群妖的聚会地。再抬头看那太上老君的雕塑,手中的拂晨沾满了鲜血,想必是老君显灵,李目赶紧上前跪拜。
村民们见到这个孩子从道观下来,忙过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李目将昨晚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给了村民们听。村民们听过之后,显得无比震惊。
原来,那间道观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关闭,因为那里有妖魔作怪,道观里的道士们死的死,逃的逃,早就没了踪影。妖怪们占领了那个寺院后,便在夜晚亮起孤灯,引诱过路的旅人前去投宿,吃人作乐。有几个大胆的村民想为民除害,夜里闯入道观想要降伏妖怪,哪知都被妖怪抓住吃掉。从此之后,便再也没人敢走近那个道观了。
所以,当村民们得知一个孩子竟然在那间妖魔作祟的道观里活了下来,个个惊讶不已。李目由于谨记师父的忠告,进了侧厢里睡觉,因为这侧厢曾是灵珠先生的卧房,鬼怪不近。被李目画了眼睛的太上老君,在天庭突然似多开了一眼,看到如此大不恭敬之情景不由大怒,把拂晨化为人形前来收了这些妖精的性命 。
李目此刻终于明白师父的忠告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幸运地躲过一劫,心里更加感激梨花道人。为了让师父不再为他操心,李目开始云游四海,刻苦学习,苦练画技。后来,他终于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画家,尤其是他画出来的人物,眼睛栩栩如生,仿佛活了一样,后来李目以“东吴道人”之意改名吴道子,流芳千古。
微博:@马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