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读书笔记随笔散文
读书笔记(9-1)—《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读书笔记(9-1)—《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作者: 城市蚯蚓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02:10 被阅读232次

    2019.1.13
    下午读完了本书第九章 “此生那老蜀” (760-762)(洪业把五年蜀郡生活分了两个章节来写。第十章为“何地置老夫”(762-766))

    杜甫终于来成都了,我内心欢呼雀跃!身为一个生活在“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的人,能够以切实的体会去品读他的诗,是多么的幸福和骄傲呀!
    此刻,我内心那些诗句都跳到简书的屏幕上了: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真的是忍不住啊。
    我有特别强烈的冲动想要一股脑把这些句子统统都吟诵一遍。

    但还没到背诗的时刻。所以,暂且还是把最喜欢的保留在下一篇的读后感里吧。

    现在我要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冷静客观的回到他在成都的生活背景。


    我们在上一章知道杜甫于759年的12月底之前到达了成都,此后便有了“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在这几年时间里他这里做了大量诗篇,在目前有记录的1400多首中,其中成都所就有485首。
    在这些诗中,他的题材已经不再局限于之前的政治,战乱和社会的问题,农事,他生活周围环境,巴蜀的人文景观,都被他用作了写作的素材。

    能够如此大量的创作,一方面是他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相对宽裕,生计相对轻松,更多的一面则要归功于成都这个千年文化之都的锦绣繁荣。
    浑厚的历史,热情乐观的乡土民风,秀丽的景致,宜人的气候……都给我们的诗人带来了身心的舒适。所交之人,使他温暖,所见之景,令他愉悦,我们这位情感细腻的诗人当然一定会不吝笔墨的为它们都赋予诗的韵美。

    这里有两个问题,我自己比较感兴趣,我也狭隘的猜想不少杜甫的粉丝也会比较感兴趣。

    1.在从同谷出发之前,我们的诗人为什么会选择翻山越岭来成都呢?

    前面说过,杜甫的好朋友房琯、高适、岑参在相继被贬之后,都来到了蜀州任官。
    从杜甫的诗中也能看出他和这几个朋友一直保持着诗信的往来。
    作为杜甫忘年交,知心好友的高适,此时在任彭州刺史,在得知杜甫已经辞官漂流了,他是极其有可能邀请杜甫入川的。

    我们知道杜甫一直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很享受与自己的朋友呆在一起的时光。
    所以,但凡有个朋友稍微真诚的挽留邀请,他都愿意留下或前往。
    这就像他早期呈给韦济的二十二韵里表达的一样,如果你留我,我就会留下。

    2.当我们的诗人囊中空空的带着全家老少来到了成都之后,失去薪水的他是依靠什么生活的呢?

    当杜甫辞官以后,或者说申请长休病假以后,他就毫无经济来源了,仅有的储蓄估计也都在秦州那一段苦寒无友的日子中用得差不多了。

    杜甫来到成都,应该去拜见了时任成都伊的裴冕。裴冕这个人呢,当肃宗登基的时候,他是宰相。当杜甫来到凤翔县的时候,他已经被调职为右仆射,所以我们猜想他们之前应该是有过照面的,哪怕是交情不深。

    按照当时不成文的习俗,如果你有朋友自远方来,这个朋友还处于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而他还有希望重新上任高位,那么就要对这个朋友施以援助。那通常的援助方法有三种:一是给他介绍官职,但这需要向朝廷通报。二是给他找一个可以维持生计的活路。三是直接赠送一笔钱财。我们知道第一条路是不太现实。那第二条路,杜甫是一个很怕麻烦和琐碎的人,他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吃苦的精神,除了一些给帮别人做文字工作赚取润笔费以外,他很难胜任其他的职位。
    所以我们猜测这位裴大人是直接赠送了一大笔钱财给他。并且估计这个大人的一些朋友,为了拍大人的马屁也开始帮助杜甫。

    这种授予捐赠和帮助的维持生计的方式,从此刻开始,一直延续到他离开这个人世间。所以接下来杜甫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苦。

    杜甫拿到了这一笔钱财,他便想到为自己选一块地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屋子,他决心在成都长久的呆下来了。

    草堂因此开始修建了。
    他的草堂选址在哪里呢?
    我想写在下一节的读后感里。


    第九章读后感第一节,毕

    第二节更草堂落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9-1)—《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fy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