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心理
从教学思维走向课程思维

从教学思维走向课程思维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23-12-23 18:38 被阅读0次

        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通常会产生相应的“课程落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及时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五大行动”,即: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教学评价牵引行动、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并明确规定了“五大行动”的具体时间路线图。“五大行动”是将国家课程设计付诸实践的保证,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抓手。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实施层级理论告诉我们,从理想的课程到学生体验到的课程,其中关键环节是教师理解的课程和课堂上实际操作的课程。因此,新课程的有效落地,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和课程的育人功能,凝练了学生学习各门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回答了各门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核心素养统领并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方面,将其统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让核心素养可见、可评。总之,以核心素养为灵魂的新课程,全面凸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落实新课标,需要教师超越“教书”,走向“育人”,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学生素养本位。要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但总体而言,当前中小学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意识、动力和能力仍相对不足,“课程创生力”亟待进一步激活。重要的是,教师要超越惯性的教学思维走向课程思维。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教学生总是比别人的成绩高出几分,他其中措施之一就是能保证学生考试组词、造句时没有错别字,就凭这一点,他教的学生就比人家高出1—1.5分。探寻这位老师成功的原因,这位老师发现学生如果独立组词、造句很容易出错,老师就想出一个办法,全班统一组词、统一造句,老师统一给出答案,学生统一背记,就能保证学生不出错。

        这样的教学就是只有教学意识而缺乏课程意识的典型。这种教学背后存在的问题至少有三:第一,尽管能让学生拿到高分,但是学生不会造句了,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第二,学生学习没有了主动性,总是等着老师给答案;第三,更大的问题是学生从此认为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正例是这样一份教案:

        教案设计者卡罗尔·考利和贾尼丝·莫特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拼图去理解艺术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2.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

        3.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拼图图形。

        4.通过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去评价艺术作品。

        5.进一步开发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列出了14种教学活动的实例。其中第13种:按照大自然中的图案作拼图

        A老师

        讨论在大自然中发现的拼图例子。例如,那些有拼图图案的动物(长颈鹿、鳄鱼、乌龟、牡蛎)或它们的窝巢。

        B学生

        罗列或画出那些在大自然中发现的拼图例子(包括对称的拼图)

        第14种:植物中的斐波那契数

        A老师

        把这些数字写到黑板上:1,1,2,3,5,8,13,——,——,——,……然后请学生去弄清楚斐波纳契数列,并填空。

        B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作业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用斐波那契数去研究大自然中的图形

        2.展示不同植物的叶子上包含的不同数字(点数)。你能够用斐波那契数去说明你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图案吗?

        教案的构思很有创意:展示善于拼图的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数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交叉学科的视角去观察大自然、艺术和建筑的美,从而产生对拼图组合的理解和审美情趣。

        首先,学生要理解一些重要概念:常规拼图(三角形、六边形等)、半常规拼图、埃舍尔拼图、变形拼图(移动、转动、反射等);其次,学生要把书本上的概念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诸如大自然中美妙的拼图、各种对称的图形、植物中的斐波那契数、非常规多边形填空模式、晶体形,等等。

      课程观照下的课堂,一是要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状态,提升学习生活质量,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二是要改善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三是要对教学内容做出有价值的选择和改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四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方式,实施有效教学。

        正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如何上好语文课时所言,他在教一篇新课文之前,一般总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他认为这就是课程意识。这种课程意识,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与成败。

        教师的站位有多高,我们课程的育人价值就有多强。教师的教学站位决定了学校课程育人的眼界和格局。理想的课程与教学是,每一节课,有需要了解、理解、记忆、掌握的知识点目标,更要有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相关文章

  • 《思维与语言》读书笔记

    《思维与语言》 2017.8.4 昨晚得知《从学习到教学》课程暑假后学习《思维与语言》,原来的课表上不是这样啊,课...

  • 从穷人思维走向富人思维

    1. 建立 " 时间价值 " 的概念:减少做那些 " 时间花得多、收益少 " 的事情; 2. 牢记 " 沉没成本 ...

  • 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我们需要摆脱三种思维: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机械思维。 为了适者生存,我们在头脑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这...

  • 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得到课程《最强大脑心理学课》笔记 心理学家把三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中央挂着一串香蕉。然后,设定了一个规则:任...

  • 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三只猴子吃香蕉的实验 首先我想介绍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的主角是三只爱吃香蕉的猴子。 心理学家把三只猴子关在一...

  • 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

  • 高阶思维的化学教学

    化学传统教学重知识本位,核心素养课程理念要求转向素养本位,转向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是什么?先说低阶思维...

  • 《心理学基础30讲》听书笔记1、2、3

    01丨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学习心理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摆脱三种思维: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机械思维。 为了适于...

  • 《心理学基础30讲》听书笔记1、2、3 - 草稿

    01丨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学习心理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摆脱三种思维: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机械思维。 为了适于...

  • 不插电的计算思维之“为对话而搜索”(上)

    培养计算思维的难点在于如何设计好的教学课程,特别是入门级课程。创客类课程和少儿编程类课程都有很丰富的选择,计算思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教学思维走向课程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hb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