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八佾》第三第十四章——向最优秀者学习

《论语·八佾》第三第十四章——向最优秀者学习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21:22 被阅读0次

【原文】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了夏、商二代,并且有所发展丰富,是多么丰富多彩全面啊。所以我学习遵从周朝的制度。”

【感悟】

阅读学习这一种的内容,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我们学习古代的文献,一定要亲自去阅读它的原文,否则有可能你会片面的理解古人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肩上,也要判断他给我们指的正不正确。当然你的前提是要能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准确的翻译能力,全面而准确的时代背景知识。就比如这一则的内容,以前我们从有的人的口中得到的儒家思想,是他们只尊从古代思想,而且是越古越好。但这一则的内容告诉我们,孔子尊崇的古人的思想是越全面越丰富的越好。这就比较好理解他为什么遵从周礼。联系前面几则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周礼借鉴了前两代的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有所增删,流传到孔子的手中的文献资料最为全面,最为丰富,最符合当时的情况。

二、我们要在文献资料中真实的认识还原古人的形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认识古人,特别是儒家思想。不要过分的抬高古人形象,也不要无原则的贬义古人的形象,好像我们现在就比古人什么都强一样,当然有的人认为古人什么都比我们现在强,也是一种不辩证的看法。实际上我们去理解孔子是编辑的六经。许多都是周代的文献,当然比如《尚书》之中也不排非常优秀的篇章。《诗经》之中,周代居多。《易经》本来也有三本,孔子流传下来的就只有《周易》了。由此可见,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一章是孔子编辑六经的最根本的原则,那就是一定要“去取精华,去其糟粕”,谁最优秀就选谁。并非我们有的人理解的,孔子是选越古越好,当然也不能够简单的理解为越近越好,孔子选近代的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最为丰富的才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八佾》第三第十四章——向最优秀者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k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