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解析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传承并非泥囿于一,而是择善是从---学论语《八佾第三》第十

历史传承并非泥囿于一,而是择善是从---学论语《八佾第三》第十

作者: 微尘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13:23 被阅读13次

    20171106

            今天学习了论语《八佾第三》第十四章: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章意思是,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先搞懂三个词。一是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二是二代,指夏代和商代。三是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论语《为政篇》第23章里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在这章里,孔子就认为夏、商、周的礼仪制度沿袭下来都会有所损益。 可见,礼制是与时俱进的,依前朝礼制和现实需要而有所增减。

            孔子之所以倡导周礼,因为周的制度文明基于夏商二代,在继承中创造,达到了“郁郁乎文哉”的高度。“郁郁乎文哉”的郁郁,是描绘出它自然包含礼的本质和条文。本质和条文两者兼备,又互相平衡,正所谓文质彬彬。彬彬是形容文和质很平衡,郁郁也是这个意思。文是条文,是表现形式,质是质地,是本质。它们互相平衡,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正是中庸之道,所以孔子盛赞周礼。然后,他盛赞之后就说“吾从周”,我采纳周礼,我依中道而行。

            孔子是历史理性主义者,他注重历史文明的传承,确信创造须在传承中实现。这对中国历史富延续而少断裂,具有深刻影响。当然,历史传承并非泥囿于一,而是择善是从。历史构成未来的基础,但孔子在“从周”的同时,也注入新的精神,如仁。在缺乏横向文明比较时,人的新精神从何而来?一源于自然的感悟,二源于当下的批判。此二者为孔子并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传承并非泥囿于一,而是择善是从---学论语《八佾第三》第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ik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