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在思考“该提拔谁”时,常常会有两套标准。一是看“产出”,工作能力越强,越容易晋升。但是,领导容易忽略一点,一个新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旧岗位往往有很大的差别。很多所谓的业内骨干、技术专家被提拔为管理者,因为缺乏管理知识和大局观,常常导致两个后果,单位少了一个能干的业务专家,多了一位糟糕的管理者。
另一套晋升标准,是看“输入”,就是是否听话,按照规矩办事。安于现状的领导,会用这套标准来观察下属。如果被这类领导用“听话”、“懂规矩”等词语评价,基本上就拿到了“仕途平安符”,可以安稳地在岗位上混日子。
如果领导更看重下属的“输入”,还会导致另一种现象:能力突出的下属,反而被排挤。因为他们往往想法太多,却不那么听话。他们的存在,不但构成了对平庸上级和同事的挑战,还可能破环组织的“和谐”。所以这类“过分胜任”的人,就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向淘汰。
很多不胜任工作的人,会用一些巧妙的“伪装术”来掩饰。想想看看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
第一招:不断准备。这类人就像拖延症患者,很少直接行动,会把大把时间都放在调研研究上,直到错过最佳行动时机,行动没有开展,也就不会暴露自己不胜任的问题。
第二招:小题大做。这类人绝对不会冒险去做重大决策,而是把精力都放在细枝末节上。比如单位领导每天关心的是头发是否标准,大楼前是否有落叶,对于如何提升集体战斗力却从不讨论。
第三招:用形象代替表现。这类人最会做表面功夫,以彰显自己的能力。比如某些领导只在乎“门面”够不够气派,“阵仗”是不是浩大,名声好不好听,对具体工作的如何开展却不闻不问。
第四招:专攻一点。不胜任的医生,为了避免暴露研究能力的不足,就会专门研究只有几个病例的极罕见病;不胜任的科研者,就会去写类似《内务管理标准化对提升内涵发展的研究》
这种毫无价值的论文。
如果你是一个能干的领导,你的头等大事肯定要揪出那些“假装胜任者”。还有一件事也同样重要,识别“假装不胜任者”。
这些“假装不胜任者”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小白兔”。他们通过假装自己不胜任,来避免承担责任。他们能力不强,但也很少犯错。这类人存在,会导致周围人的平庸化,不利于团队长期发展。二是“刺头”,他们对组织没有认同感,专横独断,会有意疏离自己与组织的关系,久而久之,会造成内部的不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