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常识与通识》

作者: 你好呀我是慧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22:23 被阅读1次

阿城  著

常识是基本法则,是人类认知基础

什么比常识更重要我认为是对待常识的态度

什么比科学更重要我认为是科学的精神

大多数矛盾是对常识的认识问题不够而导致

腔调好装,思想难学

我们的思乡病其实是思童年的饮食

人的消化蛋白酶受儿时饮食的影响,对外界的食物消化不良

文化也有消化蛋白酶

母语制约着我们的思想方式从而对其他的文化产生不适应

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Derek Bok)根据对哈佛学生的观察和对心理学的研究,在《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这本书中,把大学本科生的思维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知的确定性”。这是一个盲目相信的阶段。在中学,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是千真万确的,这个确定性源于学生知识的有限性,因此是一种无知下的确定性。

第二阶段是“有知的混乱性”。这是一个相对主义阶段。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各种对立的学派。虽然学生的知识增加了,但是他们往往感到各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这就是一种相对主义。

博克观察到大多数本科生的思维水平都停留在第二阶段,只有少数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批判性思维”。这是思维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在各种不同说法之间,通过分析、取证、推理等方式,作出判断,论说出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有两个特征:

第一,批判性思维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

第二,批判性思维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

在这两个特征中,第一条是会质疑即提出疑问。能够提出问题并且善于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据说犹太人小孩回到家里,家长不是问“你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而是问“你今天提了什么新问题”,甚至还要接着问“你提出的问题中有没有老师回答不出来的”?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提出疑问之后,能够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力”层次,学生应该获取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心智模式”层次,学生应该获取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

首先,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层次是一种能力,有别于知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

与此相伴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可测试的,比如并不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批判性思维除了在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how to think),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what to think)和“问为什么”(ask the why question)。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如何)方面见长。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how”(如何)的,但很少是关于“why”(为何)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但不求甚解。

躺在精神科沙发上的除了病人还有一匹马、一条鳄鱼(形象地描述了人脑的进化和构成)人脑的进化是层层叠加的

鳄鱼脑(基层脑干部位是爬虫类脑,主管着我们最基本的生命本能)

之后进化的是古哺乳类脑(情感中枢,最古老的部分是嗅叶,嗅叶只有两层细胞,第一层用来接收和分析气味,接受气味进行分类和大脑储存的气味进行对比从而做出反应(判断是否有危险、是否是性对象等)

第二层负责传递反射信息通知神经指挥身体(闻出来是猎食者便立刻跑)在这类反应的基础上大脑又逐渐产生出学习和记忆两个功能。于是古哺乳类又产生了更加复杂的反应—情绪功能

古哺乳类脑强的人天生不怕老鼠;爬虫类脑强的人天生不怕蛇,对这两样生物的恐惧是生理本能,本能的恐惧会导致精神失控(不要轻易拿蛇和老鼠吓虎别人,后果很严重)

思考这个功能来自新哺乳类脑

智能开始出现

让人区别于动物的是前额叶区(负责压抑本能冲动)

前额叶区被破坏就会丧失自制力变得无计划性

时不时将爬虫类脑本能表现出来做出被视为精神错乱的疯狂举动

代表欲望的本我(鳄鱼脑的原始部分)

处理现实的自我(在本能和思考中寻找)

代表道德和良知的超我(新哺乳类的前额叶区)

爱情是人的根本性情绪(因为和繁衍相关)

爬虫类脑负责生命基本,其中的下视丘中有进食中枢和拒食中枢(分别管理饿了要吃和防止撑死)

性行为中枢也就是管理色产生性欲本能

胎儿的性别在初期是没有定型的,怀孕的母亲会分泌荷尔蒙,腹中的胎儿也会依据父母亲双方遗传基因制造荷尔蒙,这两方面的荷尔蒙决定胎儿生殖器的构造与发育也就是产生生理上的性别

荷尔蒙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性行为中枢的结构

大脑性别和生理性别不一定一致

情感中枢是古哺乳类脑的边缘系统,比爬虫类显得有感情

情感中枢里的脑隔区是快感中枢

人在情感交互和性行为中感受到的快感是神经末梢将感受到的刺激经过脊髓传到脑隔区,这些刺激积累到一定程度神经末梢就开始放电。

情感中枢的边缘系统中还有一个痛苦中枢,与快感中枢相邻会产生复杂反应(喜极而泣、乐极生悲或受虐狂)会产生享受痛苦的现象(比如悲壮)

人类视为独特和崇高的体验仍然是自然形成是生理的结果

爱情也是如此

人脑中有三种化学物质和爱情有关分别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苯基乙胺

多巴胺和苯基乙胺不足会影响注意力不足导致抑郁;过高导致精神分裂症状

人脑沉浸在化学物质里面再加上本能反应,人便产生爱情

情感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

比如治疗帕金森综合症可以增加多巴胺来治疗,但是量要控制不然端庄的淑女也会变成放浪的女子

怀孕的女性这些化学物质极高表现出来的反应是极端迷恋孩子,为后代不惜牺牲一切

爬虫类护卵

古哺乳类短期护犊,之后会将小兽驱离

一些不同于所谓道德的表现纠结是道德问题还是本能问题

对原因的判断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影响相处方式

能够直接作用于情感中枢是音乐

假如音乐的频率造成快感中枢或者痛苦中枢的共振,人就有相应的情绪

生理影响心理,心理影响文化再影响心理

艺术创作的热情从攻击本能转化而来

合理的疏导本能:比如体育产业,其意义不只在健康,它还是安全消耗攻击热忱的方式

在群体里阶层差距越大,情绪越缓和;越接近越有冲突

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大脑前额叶能产生压抑指令软件表现在不同文化类型

相关文章

  • 听书《常识与通识》

    阿城 著 常识是基本法则,是人类认知基础 什么比常识更重要我认为是对待常识的态度 什么比科学更重要我认为是科学的精...

  • 听书 |《常识与通识》:我们最容易轻视的,永远是常识...

    1.听书笔记 1)《常识与通识》是阿城为《收获》杂志所写的专栏。没错,就是写出了《棋王》的著名作家阿城。 本书传达...

  • 常识与通识

    有底子的人不少,爱卖弄的人也多,难得的是看得通透,说得通透,让人安静看着,不生厌,慢慢喜欢起来。 这本书说的是常识...

  • 《常识与通识》

    向曾购读阿城之《闲话闲说》,甚佩其识见之广博通达;至若文字之纵横捭阖,收放自如,乃其余事。中华书局出版之《常识与通...

  • 以博雅之名:第2季《文化参考》228

    228 通识教育:在知识迭代的年代先学习什么 听过贾行家老师解读阿城的《常识与通识》。通识,表面意思是和专业知识相...

  • 阿城《常识与通识》

    #中国 #阿城1949- #2016年5月读 自己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心下惶恐,不敢称为书评。关于我为何决定写读书笔...

  • 书|《常识与通识》

    文/飒秋 怕鬼的人心中总有稚嫩之处,其实这正是有救赎可能之处。——《魂与魄与鬼及孔子》 我对阿城感兴趣是因为马东写...

  • 《常识与通识》阿城

    人类进化到现代,在我们的大脑里仍然存在远古的记忆,可以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爬虫类脑、古哺乳类脑、新哺乳类脑。 ...

  • 宁波教育行走(三)

    20180724上午 主题:教育的常识与通识 主持:21教育研究院柳咏梅老师 如何获得教育的常识? 杜威《我们如何...

  • 《常识与通识》读后摘录

    《常识与通识》 作者阿城 打卡第9天 共785字 001 催眠 催眠是人类的一大能力,它是由暗示造成的精神活动,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常识与通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mf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