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阳欣
地球上的星星“熊孩子”是怎么炼成的?那些不符合社会竞争规则的“熊孩子”将来真的会一无所长,一事无成吗?
这部电影以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看似非常愚笨的“熊孩子”伊桑的成长故事展开,明确告诉了我们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本片导演被誉为印度的灵魂人物,是最关注印度社会现象的演员及导演。他参演或是导演的许多作品都获得业内一致好评。近年来其导演两部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每一部都深得人心,获得极高票房。诸如《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我想大家已经可以猜到他就是深受中国影迷喜爱的印度大叔——阿米尔·汗。
现在是隆重介绍这部电影的时候了,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地球上的星星》,本部电影2007年上映,上映以来获得无数好评,其豆瓣评分8.8分。
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伊桑,他的成绩不好,不会扣扣子,不会系鞋带,经常上学迟到,总是闯祸,给爸爸妈妈带来许多麻烦。而这样的伊桑却有个门门全优的学霸哥哥,懂事听话的哥哥和伊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校里的老师甚至都说“没人相信他是约翰的弟弟”。
伊桑在学校里的表现极差,尤其是英语课和数学课,他总是在英语课上找借口喝水上厕所,并不断重复这样的要求,英语老师都对他烦透了,每次上课他都会被“请”出教室罚站;而数学对于他而言更是难以把握,他把数学小测演绎成了星球大战,最终“荣获”零分。
伊桑的种种表现让学校的老师对他厌恶至极,校长甚至提出伊桑可能有问题需要上特殊学校的建议,显然学校不打算留下伊桑,让他继续在这里学习下去。
爸爸没办法忍受伊桑的“不努力”,无法接受伊桑在明年会被退学的情形,马上联系了一所寄宿学校,在期中就将伊桑送到寄宿学校去。八岁的伊桑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这一次爸爸远远地把他送走,狠狠地伤害了他。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上美术课的伊桑看到窗外树上的一个鸟窝,鸟妈妈在喂小鸟,伊桑的眼中透着渴望,他渴望回到妈妈身边也像这些小鸟一样可以守在妈妈身边。电影镜头里的伊桑被框在白色防盗窗内,那就如同一个牢笼,关上了伊桑回家的出口。
在寄宿学校里的伊桑学习成绩依然没有任何起色,老师们对他的态度也并无二致,每天依然考0分,依然被处罚,文法全不会,拼字全部错,被老师骂“笨蛋”“白痴”“懒鬼”甚至是“神经病”,同学们也总是嘲笑他,这一切一点一点蚕食伊桑的信心和快乐,让这个男孩一天比一天忧郁。
看到这个男孩因为内心的压力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的狂跑,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没有人能理解这个小男孩对于字母的恐惧,只是一味的咒骂他,嫌弃他,熄灭了他眼里的光,埋没了他的绘画天赋,让他每天郁郁寡欢。
庆幸的是在伊桑掉入深渊的前一刻,尼康老师出现了,尼康发现了伊桑的异常,发现了他对世界的恐惧,对老师的恐惧,也发现了他学习不好的原因所在——伊桑有读写障碍。
出于对于伊桑的爱与担心,尼康决定拜访伊桑的家长。在拜访过程中,尼康意外发现了伊桑的绘画天赋,并向伊桑的父母解释了伊桑学习成绩不好,老是犯错的原因所在,然而伊桑的爸爸并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一味的认为不够优秀的伊桑无法承载起成人世界的竞争,今后必定一事无成。
但是尼康老师不愿意放弃伊桑,不愿意让这个天才受困于读写障碍中,他用自己的爱开解伊桑,感同身受的告诉伊桑,不一样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不了解自己也不可怕,这都无法阻止他走向成功。他甚至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向校长申请每周花2-3小时单独教伊桑学习。
在尼康老师的帮助和爱的关怀下,伊桑通过努力渐渐学会了识字,算数,写字,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这个小男孩的脸上。为了让伊桑彻底的找回自信,重拾绘画,尼康向校长申请全校绘画比赛,并邀请了自己的启蒙老师作为评审。
伊桑在绘画比赛中以大胆的用色和构图获得了第一,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真正找回了绘画的信心。
故事到这里就差不多讲完了,电影大部分都在说伊桑的恐惧和不听话,他捣蛋,学习差,打架,老是惹麻烦,就是典型的“熊孩子”。
对于这部片子我想提出两个问题,其一是:“熊孩子”是怎么炼成的?其二是:那些有先天缺陷的“熊孩子”真的会一无所长,一事无成吗?
首先我们聊一聊“熊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捣蛋鬼,他们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小宝贝,一开始总是听话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爱,他们会按照天性做出能够让父母开心的事儿,那么到底为什么一些孩子后来演变成像伊桑一样叛逆,捣蛋呢?
因为父母远超于“爱”的“要求”,爸爸妈妈要求孩子们学习成绩优异,举止端正,要求他们门门考第一,在每一次竞争中都能够名列前茅,成为像伊桑的哥哥约翰一样的完美小孩。父母们要求小孩在竞争激烈的无情世界里把握主动权,把他们当做机器一般培育,逼迫他们要分毫不差的获得冠军。这些严酷的“要求”让爸爸妈妈一改往日的慈爱,变成了无爱的培训魔鬼。
过高的要求有时候对于小孩而言是一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儿,任他怎么努力都无法进步一点,更别说达到父母的要求,考高分,甚至门门考高分了。于是孩子们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既然我没办法达到要求,既然你们只关心成绩而不关心我,那我就选择不去做,干嘛要承认我不会,那我就按照自己的方式与全世界为敌,我什么都不做,我就捣蛋,我用我的方式来表达我的不满,表达我需要你们的关注和爱。
然而孩子的叛逆并不能换来父母爱的关注,越是这样,父母越是只能看到他的不足,甚至总是以“隔壁家孩子”为例来批评他们,采用打骂的方式去训导他们,这一切只能加大孩子的逆反心理,让“熊孩子”更捣蛋,更爱闯祸。
父母们没有意识到“熊孩子”的行为是有原因的,他不是为了故意惹父母生气而做出这样的事儿,他只是在用一件坏事儿来掩饰自己的“无能”,掩饰自己没办法达到父母要求的力不从心而已。
长此以往这些“熊孩子”的天赋会在日复一日的攀比和咒骂中消失殆尽,过程就如同所罗门群岛上的土著为砍伐一棵树而不断围着树咒骂,最后把树骂到枯死一样可怕。小孩子的天赋就如同树一样需要爱的阳光和雨露才能开枝散叶,一味地急于求成,只看竞争结果不看过程显然是毁掉一个孩子的最佳途径。
其次,我们来聊一聊那些有先天缺陷的“熊孩子”真的会一无所长,一事无成吗?
影片里列举了很多有读写障碍却改变世界世界的人,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毕加索,华德迪斯尼,尼尔戴蒙,阿佳丽莎克里斯等等,正是这些不被众人理解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先天的障碍,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也获得了个人的成功。
相信这些伟人,在还是小孩的时候也经历过和伊桑一样的受鄙视,受嘲讽的经历,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爱中成长起来,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专研出成绩。
就如同影片最后,伊桑找回了自己画画的天赋,以一幅“湖边思考的男孩”获得大家的肯定,也用自己的努力换回了爸爸妈妈的肯定。
因此,那些“熊孩子”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和爱就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人生,就能在艰险的成人世界里绽放自己的光芒。
以爱为光,“熊孩子”也会发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