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平均法

作者: Sunshine_75e4 | 来源:发表于2020-11-06 19:57 被阅读0次

    姓名:武志霞.      学号:20021110081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943114/article/details/107693068,有删节。

    【嵌牛导读】滑动平均法是一种信号平滑去噪方法。

    【嵌牛鼻子】滑动平均法

    【嵌牛提问】滑动平均法原理及应用

    【嵌牛正文】:

    参考书目:

    1《数字信号处理》-胡广书

    2《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A Practical Guide For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 Steven W.Smith

    1.0 移动平均法的方法原理

    滑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也叫做移动平均法、平均法、移动平均值滤波法等等,是一种时间域思想上的信号光滑方法。算法思路为,将该点附近的采样点做算数平均,作为这个点光滑后的值。

    一般窗口为对称窗口,防止出现相位偏差。窗口一般为奇数。

    以3点平均(窗口长度为3)公式为例,原数据为x,平滑后的数据为y:

    对y(n)和y(n+1)相减,可以得到另一种计算形式:

    当然这两者都是等价的。

    1.1 matlab内自带函数实现移动平均法

    matlab有两个函数实现滑动平均法,一个是smoothdata()函数,一个是movmean()函数。

    以窗口长度为5为例,smoothdata()函数调用方法为:

    y = smoothdata( x , 'movmean' , 5 );

    但是这个smoothdata函数实际上是调用了movmean()函数。所以如果直接使用的话,直接用movmean()会更快。

    movmean()函数的调用方法为:

    y = movmean( x , 5 );

    下面以一个加噪声的正弦信号为例:

    %移动平均滤波

    clear

    clc

    close all

    N_window = 5;%窗口长度(最好为奇数)

    t = 0:0.1:10;

    A = cos(2*pi*0.5*t)+0.3*rand(size(t));

    B1 = movmean(A,N_window);

    figure(1)

    plot(t,A,t,B1)

    1.2 利用卷积函数conv()实现移动平均法

    根据之前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

    y(n)=1/3∗(x(n−1)+x(n)+x(n+1))

    y(n)=1/3∗(x(n−1)+x(n)+x(n+1))

    就相当于一个对x和向量[1/3 1/3 1/3]做卷积。

    可以验证:

    N_window = 5;%窗口长度(最好为奇数)

    t = 0:0.25:10;%时间

    A = cos(2*pi*0.5*t)+0.3*rand(size(t));

    B1 = movmean(A,N_window);

    F_average = 1/N_window*ones(1,N_window);%构建卷积核

    B2 = conv(A,F_average,'same');%利用卷积的方法计算

    figure(2)

    plot(t,B1,t,B2)

    中间部分两者完全一致,但是两端有所差别。主要是因为,movmean()函数在处理边缘时,采用减小窗口的方式,而conv()相当于在两端补零。所以如何处理边缘也是值得注意的。

    1.3 利用filter滤波函数实现移动平均法

    首先介绍一下Z变换。以向前的滑动平均为例(这里中间值不是n而是n+1,所以相位会移动)。

    y(n)=1/3∗(x(n)+x(n+1)+x(n+2))

    y(n)=1/3∗(x(n)+x(n+1)+x(n+2))

    它的Z变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把x(n+k)替换为z^(-k),即

    因此对于filter滤波函数,输入的格式为:

    y = filter(b,a,x)

    其中b和a的定义为:

    其中a1必须为1。所以对应的移动平均滤波可以表示为:

    y = filter( [1/5,1/5,1/5,1/5,1/5] , [1] , x );

    它和下面代码的是等价的(在边缘上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y = movmean( x , [4,0] );

    代表有偏移的滑动平均滤波,4是向后4个点的意思,0是向前0个点的意思。

    因为 filter滤波器使用有偏移的向后滤波。滤波后,相位会发生改变。所以通常采用零相位滤波器进行滤波,matlab内的函数为filtfilt()。原理从函数名字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就是先正常滤波,之后再将信号从后向前再次滤波。正滤一遍反滤一遍,使得相位偏移等于0。

    1.4 移动平均的幅频响应

    幅频响应可以通过之前1.3得到的H(z)函数来得到,在单位圆上采样,也就是把z替换为e^iw。以中心窗口为例,

    y(n)=1/3(x(n−1)+x(n)+x(n+1))

    H(iw)的绝对值就是该滤波方法的幅频响应。以3点滤波为例,matlab代码为:

    %计算频率响应

    N_window = 3;

    w = linspace(0,pi,400);

    H_iw = zeros(N_window,length(w));

    n=0;

    for k = -(N_window-1)/2:1:(N_window-1)/2

        n = n+1;

        H_iw(n,:) =1/3* exp(w.*1i).^(-k);%公式(e^iw)^(-k)

    end

    H_iw_Sum = abs(sum(H_iw,1));%相加

    figure()

    plot(w/2/pi,H_iw_Sum)

    由于H变换在单位圆上的特性相当于傅里叶变换,所以上面代码等效于下面计算方法:

    %计算频率响应

    N_window = 3;

    Y=zeros(400,1);

    Y(1:N_window) = 1/3;%设置滤波器

    Y_F = fft(Y);

    figure()

    plot(linspace(0,0.5,200),abs(Y_F(1:200)));

    matlab也有自带的函数来看频率特性,freqz(),推荐使用这种。

    其中,归一化频率等于信号频率除以采样频率f/Fs,采样频率等于时间采样间隔的倒数1/dt。对比不同窗口长度的幅频响应,可以看到:

    1平均所采用的点数越多,高频信号的滤波效果越好。

    2 3点平均对于1/3频率的信号滤波效果最好,5点平均对1/5和2/5频率的信号滤波效果最好。所以根据这个特性,一方面我们要好好利用,一方面也要避免其影响。

    举个应用的例子,比如你的采样频率为10hz,采样3点滑动平均滤波,但是你的信号在3.3hz左右,你就会发现你的信号被过滤掉了,只留下了噪声。

    反之,以美国近期的疫情为例,疫情的采样频率为1天一采样,而且显示出很强的7日一周期的特性(病毒也要过周末)。所以,为了消除这个归一化频率为1/7的噪声影响,采样7点的滑动平均滤波。可以看到所有以7天为一变化的信号分量全部被消除掉了。

    (下面这个图经常被引用,但是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用7天平均方法来平滑数据。)

    回到原本的幅频特性问题上。当点数较少的时候,比如3个点,高频滤波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当取的点数比较少的时候,需要平滑完一遍之后再平滑一遍,直到满意为止。这个原理也可以通过幅频特性来解释,多次平滑相当于乘了多个H(z)。对于平滑2次,它的图像也就是abs(sum(H_iw,1).*sum(H_iw,1));对于平滑4次,它的图像相当于乘以四个sum(H_iw,1)。(注:因为时域上的卷积等于频域上的乘积,多次卷积对应着多次乘积。)

    可以看到,多次平滑之后,高频的衰减非常明显。这也就是说,即使只有3个点平均,多次平滑之后也可以等效为一个较好的低通滤波器。

    所以总结一下,移动平均滤波拥有保低频滤高频的特点,而且对于特点频率的滤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缺点是所有频率分量的信号都会有不同程度衰减。

    1.5 时域和频域的转换关系

    额外补充一部分小内容,可能前面有些概念加入的太突然。很多人可能觉得之前时域上的平均法非常好理解,为什么突然加入幅频特性图,又是Z变换又是fft的。

    其实时域上的滤波和频域上的滤波是可以互相转换,且一一对应的。也就是时域上的卷积等于频域上的乘积。

    下图为3点移动平均滤波法,时域和频域的转换关系:

    同样的滤波操作,可以用时域公式:y(n)=1/3 (x(n−1)+x(n)+x(n+1)),进行描述。也可以用频域上,滤波器的幅频特性进行描述。

    虽然前面的 movmean()或者conv()等函数都是用时域实现的信号滤波,但是同样也可以完全在频域上实现。采用ifft(fft(x).*fft(F))实现的滤波效果,和完全时域上的滤波效果是等价的。

    下面是展示了窗口长度为3的平滑滤波,从时域上和频域上对信号进行滤波的对比:

    %实验,检验频域和时域的一致性

    %以3点滤波为例

    clear

    clc

    close all

    N_window = 3;%窗口长度(最好为奇数)

    t = 0:0.1:10;

    A = cos(2*pi*0.3*t)+0.1*cos(2*pi*5*t)+0.2*randn(size(t));

    F_average = 1/N_window*ones(1,N_window);%创建滤波器

    B2 = conv(A,F_average,'same');%利用卷积的方法计算

    figure(1)

    plot(t,A,'k','linewidth',0.8)

    %计算原信号的fft

    A_fft=fft(A);

    %构建频域上的滤波器

    F_average2=zeros(size(t));%长度与x相同,为了后面.*运算

    F_average2(1:(N_window-1)/2+1) = 1/N_window;

    F_average2(end-(N_window-1)/2+1:end) = 1/N_window;%前后设置对称,使得相位不变

    F_Fft = fft(F_average2);

    figure(2)

    subplot(1,2,1)

    plot(linspace(0,1,length(t)),abs(A_fft),'linewidth',1);

    subplot(1,2,2)

    plot(linspace(0,1,length(t)),abs(F_Fft),'linewidth',1);

    %进行反逆变换

    B3=ifft(A_fft.*F_Fft);

    figure()

    plot( t,B2,t,B3 )%对比时域操作和频域操作的差异

    这也意味着你也可以在频域上操作,实现想要的滤波。比如想要低频通过高频衰减,就把fft后的信号,高频部分强行等于0即可。比如想要消除某个频率的信号(陷波),就令fft后那个信号的频率等于0即可。同理,想要把振幅衰减1/2,就在对应频域上乘以0.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滑动平均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qx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