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第271期上有篇文章,篇名《当记忆被扭曲》,上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每个记忆都是真实和虚构的混合体。对于大多数记忆来说,故事的主体是基于真实事件的。但每次我们回忆起它们时,它们仍然会被重新构建。在这些重构中,我们用可能的事实来填补空白。我们下意识地从一间装满了回忆片段的道具室获取蛛丝马迹。这其实是大脑节省空间的一种方式:我们不必像电影胶卷那样来存储自己经历的每一件事,我们可以将事件按人、物、感觉体验以及行为来分门别类再储存起来,每一类物品单独储存,但都被“捆绑”于由海马体维持的记忆网络。这样的方式释放了我们的大脑空间,解放了思想。
看到这段话,我突然感觉到,故事的写作必须要有类似的模式,这是大脑的结构使然。故事中要有人、物、感觉体验以及行为,然后以“我”为中心,将一个个事件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人写的故事内容可能不同,但叙述的框架应该大同小异,这个框架不是人为规定的,而且天然形成的,是大脑的结构决定的,违背了这点,你的故事就可能不被人理解。
如果我的理解是对的,那么对我的写作应该是有好处的。但愿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