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

作者: 张未若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15:36 被阅读0次

          我的家乡是一个长在山上的村庄,那里民风淳朴,过年习俗非常浓郁。

          天水的年从腊八吃迷心饭开始,接着就是杀猪、宰羊、扫房、办年货、赶抢集、贴春联、拜年……一直到正月十五的降爷,我们的年才算真正结束。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要说春节,就一定要说说腊八。我们这一天一般不讲究熬腊八粥,会馓馓饭。在锅里倒大半锅水,把水烧开,水开成牡丹状就可以馓了。收拾干净的玉米面一点一点撒进锅里,一边撒,一边拿竹筷子搅拌。感觉不太稀了,就不在撒面,只是搅拌。搅拌方向要一致,不能一会顺着,一会逆着。如果乱搅,做出的饭会苦。玉米面的量也得掌控得到位,要让它不浓不稀,筷子夹起来成软和的块儿,也正好能和住配菜。馓饭乘上满满一碗,再配上一些菜,可以说是最顶饱的食物了。

          这种饭其实就是风俗里常说的迷心饭,传言吃了它就可以糊住心,不再考虑任何事情,一门心思地办年过年了。

          然后,人们就真的要一门心思地过年了。田地里什么活也没有了,偶尔有勤快的人还要去捡些柴火或者给羊和牛割几把枯草,但眼下最要紧的一定是过年。

          猪是养了一年的猪,挑个好日子,请来杀猪人就可以杀了。杀猪是大事,杀一头猪需要五六户人家的合作。猪前一天就给洗肠,洗肠就是不给它吃饱,只给喂水。猪喝了,第二天好收拾它的肠子。真正到杀猪的时候,就是满院子的忙活,几户人家又吵又闹,但活干得都很顺。大家彼此配合着,哪里缺人手就吆喝起来,你帮我帮,一头猪一上午就完全杀结束了。

          年前的村子里一般就两种声音:提前到来的小鞭炮的声音,那是孩子按耐不住的激动的心。还有的,就是猪的呻吟,一家接着一家,可忙坏了那村里唯一的杀猪人。

          杀完猪再宰羊。没羊的人家继续收拾猪肉,提前煮着尝尝鲜,吃不完的就卖给没猪肉的人家。杀羊不是硬规矩,舍不得的可以留着生羊仔,或者拉到集市上买成钱来办年货,这都可以。猪不能不杀,没人给规定,它就是人心里的规矩。

        杀猪宰羊这两个活,挑个好日子就能干。但扫房要等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也就是小年。房子里里外外都要好好扫扫,扫房讲究个除旧迎新。房子里的家具都得搬出来,上房、厨房、小房是主要的。把去年的灰尘全都扫出来,倒在自家院子固定的一个角落。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全家人忙活。

          接下来就可以加入浩浩荡荡的赶集队伍了。不论逢集还是背集,都是几家子大人带小孩约成伙地赶集。凌晨天还没擦亮就出发,步行到集市上已经九、十点了,去了吃碗牛肉面或者凉皮、呱呱之类的,也算是犒劳自己。现在可以坐面的,不出一个小时就能集市。然后,紧张的年货备至就真正开始了。必须买的是海带、带鱼、木耳,这些招待客人是很好的。还有菜花、芹菜、蒜苔、洋葱……各种蔬菜都要买全,过年就讲究个丰盛。厨房里缺的做菜的料,还有来年要用的东西都得买上,因为村里小商店一般都没有。

          吃的买好了就该准备穿的用的了。爆仗不能带在车上,所以只能在村里的小商店凑合着买些成串的小炮了。前些年步行赶集的时候就不用愁这个,小鞭炮、超大炮、擦炮、摔炮、火绳、烟花、上天猴、烟雾弹都会有。烟花有两种,有钱人家的放那种在夜空撒开的七彩亮眼的,一般人家都放手举着在一根火苗冲上天的那种。其实,哪种都好,都不可少,“嘭嘭嘭”响起来的时候,年就过起来、响起来、热起来了。

          除夕这天也很忙。大早起来就开始蒸馒头和花卷,能蒸一上午,要足够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下午炸麻花和丸子,炸完剩下的油煎肉粒,小孩子由爱吃这些东西,有味又很酥脆。其他的猪肉就已经切成条,撒上料,挂在房梁上腌起来了。腌好的腊肉等年过完再吃,算是年味的延续。

        这些是厨房里的活,一般两三个人就够了。其他人都去爷庙。

          爷庙就是神庙,我们村里有四个庙:龙王庙、财神庙、山神庙、泉王庙。除夕白天要去庙里上香,还要杀鸡献给神爷。除了家里做饭的女人,其他人都去,图个吉利。到了爷庙,先做祈祷。老人多祈求龙王爷保佑来年家人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年轻人和在外做生意的会给财神爷献鸡,求财源广进,来年赚大钱。祈祷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跪在爷庙里,家里掌事的人说祷语,最后都会有一句“今天除夕,这只金头凤凰给您老人家献上,您收了它吧。”说完,手松开怀里的公鸡放地上,它果真不跑不闹了,这就算是神爷收了它的魂魄。然后,在庙里杀了鸡,浆凉水里滴一滴鸡血,把血水泼在庙的房顶上。在黄表纸上也沾一滴血,把它献在坐神爷的桌台上。这样就算是结束了祈祷。

          祈祷完放一串炮,回家把鸡剖了,煮上等着吃肉。还要贴春联,这是到处都有的,大大小小的门上都要贴,窗花也要贴。

          去爷庙里是一波人,家里还要有个人符纸。用黄表纸包冥币,用面然当胶水包纸,纸外按格式写对祖祖辈辈的新年祝福。写好后按辈分立在桌上,等到晚上去接先人,这样才算他们真正到家里来过新年了。

          接完先人基本就到八九点了,先吃饺子,锅里煮着一大锅的肉,等到守夜的时候吃。还有自己做的土豆粉,也是必须有的。

        什么时候拜年呢?接完先人后先给家里每个门都烧香,因为每个房间里都有神保护着,要叩拜他们,求来年平顺。然后再给上房的先人门上香。这样以后,才拜年。拜年的时候要叩头,晚辈给长辈叩头,然后长辈就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如果有父母在外没能回来,就冲着先人叩头,电话通上,大声对父母说:“爸,妈,我在给你们拜年呢!”电话那头就像在身边看见似的,应声道:“哎,好啊,起来吧起来吧,知道啦!”不管离得多远,拜年也要让家人知道。

          拜完年,就等着吃了。看春晚,或者给亲戚打电话问好,厨房里的人从没闲着,还在煮肉,或者洗吃完饺子的碗,还有明天招呼客人的饭菜,也都提前备备。除夕这天,别人再忙还能抽个空歇息一会儿,但厨房的人从早到晚连一分钟都不会闲。这个最忙最累的人,不是孩子们的奶奶,就是母亲。

          到了零点也要掐时间的,一秒钟都不能差,一到时候,所有人都点燃家里最响的炮仗,放家里最大的烟花。当几山几野到处炮鸣一片的时候,新的一年快车就轰隆隆地开过来了。炮声一直持续着,好像不打算停了。山头有小孩青年欢呼喊叫着,为烟花喝彩,为新年呐喊。

        初一要烧新临,一家人出一个人就好了。端着香盘,接成队伍,走遍全村每户人家,去拜村里人的先人,给村里人拜年。我们村一共二百多户人家,父亲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烧完新临。

          初二、初三走亲戚,可以一直到正月十五。这期间一直都在过年,不断有远的近的亲戚来家里,自己家里有人照应着,也有人去走亲戚。

          初三要送走先人,几家亲房一起选一块平坦开阔的地,大人们跪着把符的纸都烧了,小孩在四周放鞭炮、玩耍。几家老亲房的纸放在一起烧,堆成小山,点着火,人们围成一个圈跪着,等纸都烧尽了就磕头送先人远去。然后人们各回各家,年已经有点淡了。这个时候爷爷都会说:“准备了那么久,一个年,只要三天就过得没啥了。”

          其实,过了初三还有很多事要做。

          村里每年都会选一个人做会长,负责过年的各种事情。唱戏的日子和场地也是会长请人算出的。唱戏的时候会把庙里的各方神都抬到戏场里,家家户户要去叩拜神爷。戏是皮影戏,不光晚上唱,白天也唱。看戏的多是老人,年轻人就坐在屋里聊天。小孩只是玩,在戏场呼朋唤友地玩耍,吃遍小摊上所有的东西,趁父母还没有收压岁钱的时候好好花花。妇女一般不来看皮影戏的。小时候的戏场非常热闹,现在冷清了很多,也没有小摊摆着了。

          唱完戏过段日子还有舞狮子,也是在晚上,日子要挑好的。两个人舞,舞累了就换人。还有大头娃娃在场上捉弄小孩,扮演者戴个大头罩,穿着古人的衣服,谁也认不出。人们围成圈说说笑笑,狮子在中间舞着,大头娃娃摇头晃脑得逗笑人。一般来的都是妇女和小孩,男人们基本从不来。

          最后的降爷就是年的尾声了。正月十五,把神爷从庙里抬出来,到村里每户人家门前去一趟。到谁家门前谁家就放炮,比个谁的炮大炮响。降爷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大冬天的只穿一件短袖。降爷讲究个闹腾,抬爷的人谁都不会好好抬,故意要让轿子又摇又晃。抬在后面的人故意整前面的人,看见哪里没路了、有个陡坡就故意往前推轿,前面的人一定得把持得住,不能让轿子掉沟里或者撞墙上了。这个活毋庸置疑是给调皮好玩的年轻人干的。

          元宵节这天晚上照常会吃汤圆,但大多数人家会再吃上一顿饺子,像年三十那样。头尾相像,年来年去,才有样子。

          天水的春节大概就是这样,农村人的年都是这么过的。春节就是在这些繁文缛节里过才能生动有趣。浓郁的传统习俗都在最细微的地方一点一点地影响着人们,这些纪念祖先、叩拜神爷的习俗,一代一代地继承流传着。

          这些礼俗都是我们永远不能丢掉的东西,它是血脉,流淌在代代人的灵魂里,也是我们和父辈之间的桥梁。这桥梁把一祖人的精神和风骨传递下去,让后人铭记先人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拉进后人的距离,好像有一双手牵起了四处飘荡的后人并告诉他们:“你们是同源同根的一家人。”

    图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的春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vz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