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有缘由的感冒了。
好像也应该有这么一场感冒了,来纪念快要结束的假期。
鼻塞,头晕,但丝毫不影响所做的工作,且一件一件的完成,还感觉颇有效率。
今天下班回来,去做了一次头疗。感觉还是蛮舒服的。
整个人通透了不少,这个头疗,也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喝了两包板蓝根冲剂,看看自己能扛几天,感冒就自己好了。
2)
带着强烈的鼻腔共鸣讲话,是一种什么感受呢?就是感觉可以不用话筒,就有很强的回音。并且这声音,显得非常有磁性。
特色课程汇报,基于之前的课程建设的基础进行提炼,未来三年将着力打造的学科课程。虽然评价量表上写了很多,但我还是比较看重课程的适切性,目标的系统性和进阶性,以及实施的操作性。
当然,首先得找到特色课程。肯定不是基础课程,而是基础课程里的某一个分支,某一个对学生发展有很强引领的课程,对教师发展也有很专业引领的课程。
特色课程一旦确立好,就要思考往下如何走。我最担心一些好的课程方案,只存在我们的电脑里,或者演绎成PPT,而对于一线教师并没有多大的关联,他们每天都在上课,但不知道自己的上课,与课程的关联在哪里。
这样的课程,的确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才能做成。
想想我自己,践行了多少课程的思想与方法呢?也许有,只是没有发现,或者进行密切的关联。
至于学校的总课程方案,先尊重,再思考。
3)
教师写作培训,老生常谈,也需要一些激发。
专家讲得很卖力。2个半小时,站着讲,没有喝水,有时看上去还是眯着眼睛,反正他自己很陶醉。
一个讲座,首先感染了自己,也是讲师必备的工夫。
他的毫不保留,体现在他将他的PPT直接留给了我们,这样的专家很少见很少见。也可以说,这个专家是真心想让我们学到更多。
关于写作的套路有很多,但重要的一点:你要写吗?
今天到最后,其实我很想互动的,但是时间太晚,一定会引起老师们的“不适”感,所以,也就是简单的一个致谢。
专家讲了很多关于写作的干货,有了这些干货,你自己不去写,还是等于0。
我们的写作如果要去遵循一些套路,也是必须的。不过,我更喜欢那种轻盈的,让人一口气读完的文章,读完之后,还能给你有所思考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我这样坚持天天写,写得莫名其妙也好,写得有理有条也好,都是一种对文字的掌控。
4)
每天都在罗列,自己还有多少事情要完成。
我是不是有一种焦虑感呢?
应该没有。只是,我不想被事情追着,我要走在时间的前面。
有些事,只有去做了,才有资格说话。
有些难度,是自己设定的。正如专家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旦先入为主,石头就成了山包,而当你下定决心去做的话,则山包变成了石头。
这句话很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