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诛杀功臣,无非是两个原因:
其一,诛灭异己。
一般和开国皇帝一起打天下的都是皇帝的发小哥们,比如刘邦的丰沛集团,朱元璋的淮西子弟,项羽的创业班底江东子弟。
创业用自己的老乡,朋友发小,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大多不会背叛自己。
毕竟是从小一起撒尿和泥的交情,彼此什么脾气秉性都摸得很清,大家在一个战壕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如果天下拿下来,大哥怎么会亏待哥们呢,秉持这个想法,打仗时每个人都很卖力,把老大的事业当成自己的。
比如鸿门宴时,樊哙豁出命去保护刘邦,那时候他绝对是一心一意。
因为刘邦如果死了,大汉这摊生意也就黄了,一帮兄弟在刘邦手下可以喝酒骂娘,如果刘邦一旦死了,丰沛的老兄弟必然会风流云散,这帮哥们不管跟了谁,都低人一等。
比如如果樊哙跟了项羽,也许项羽看他勇武会重用他,但是在项羽心目中,和江东子弟那些人比起来,樊哙的分量肯定不如。
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是项伯。
刘邦需要项伯这个挡箭牌时,又是送金银巴结又是许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
但是项羽一死,项伯降了刘邦,虽然对刘邦曾经有过救命之恩,但是当年的儿女亲事他还敢提一句吗?
没了项羽这个后盾,项伯屁都不是。
所以创业时大家都是劲往一处使的。
但是一旦事业成功呢?
很多人的的心气就不一样了。
事业成功后,就涉及到分桃子了,这时候人性中自私的一面都出来。
每个人都想多要点,但是拿下天下后,皇帝认为天下是自己家的,不想多给,于是矛盾来了。
刘邦处理这种矛盾的方法是恩威并施,杀了一些人。
然后和大臣有来了个白马之盟,规定非刘不王。
朱元璋处理的手段相对简单,一个字:杀。
大多开国皇帝都是用刘邦的方法,朱元璋是猛人,一般人学不来。
第二,为了继承人。
开国功臣一般都是老资格。
一些人虽然和皇帝一起打下天下,但是年纪比皇帝小,或者养生有术,看着就能活到一百二十岁。
所以老皇帝要把很多功臣当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后代。
但是怎么留,是个问题。
这些跟着皇帝打天下的人都是皇太子的叔叔伯伯,很多人看着太子长大的。
我们知道叔叔伯伯们,有个爱好,爱拍老腔。
动不动就喜欢拍着小皇帝肩膀说:
我当年可是背着你老爹从战场上下来的,没有俺,这皇帝位子可论不到你小子坐……
这种功臣,老皇帝是不能当遗产留给后代的。
如果留下,问题重重。
另外一种就是手握重兵的功臣,这种功臣在军中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如果没有制衡的留给后代,无疑是留下来了一颗定时炸弹。
朱元璋曾经让太子朱标使者拿起一根满是刺的树枝,朱标拿了一下就丢了。
朱元璋用刀把树枝上的刺都削平了,再让朱标拿起来,告诉他,自己屠杀功臣,其实就是帮他在剔除那些刺。
事实也是如此,朱元璋大杀四方的时候正是在朱标早死,他打算立朱允炆为皇位接班人。
朱标活着或许还能震慑住那些功劳高企的功臣。
但是朱允炆段位显然不够,他还是个孩子,如果不能帮他把刺剃干净些,朱元璋恐怕自己百年之后大明江山都不再姓朱。
朱元璋像个地主老财般,把各种影响自己传承家族产业不安定因素一一剪除。
朱元璋杀功臣在历史上应该是最多最狠的一个。
其他开国皇帝在屠戮功臣方面还是有些克制。
刘邦对于丰沛集团没咋下狠手手,只是杀了外来的职业经理人韩信。
刘秀少年即位,对功臣很宽大。
李世民只是杀了几个不听话的,比如侯君集。
他还是和自己的大部分功臣共享了胜利果实,
赵大直接来了个杯酒释兵权,让老哥几个回家娇妻美妾温柔乡去享受人生了。
元朝,人家地方大,果子分不完。
那些功臣们都是和自己一起扛过枪同感共苦过的兄弟,真要对他们下手,很多皇帝大约真有点于心不忍。
文:薛白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