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坏生活,不是指生活很坏。因为生活有好有坏,有酸有甜,有苦有乐。生活不能简简单单用好和坏来概括,那我这个坏生活指的是什么呢?为了消除误会,我先上一张思维导图给大家瞧一瞧。
本文的脉络本文大概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这一篇文章不光是把我所理解的坏生活叙述出来,还有我们为什么要把生活“变很坏”的重要原因,我所倡导的坏生活,它虽然不能给你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但起码他能让你生活得理所当然,心安理得。
但凡是看过仙剑奇侠一类的古装电视剧,知道里面有一个职位叫仙人。这类人呢,通常穿着一身的白色长袍,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法术一流,走起路来飘飘欲仙。
紫胤禛人但是对于我们生活在现代的普通人来讲,成仙得道是一个理想状态的生活。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到那种仙人的生活状态,首先仙人动不动就闭关修炼,要不就是练辟谷之术,抑或清心寡欲。对于生活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现代生活的我们真的很难做到,即使能够做到,也难以面对生活之中形形色色的诱惑。
但是我们会向往,不单单是想要体验仙人的那种生活,我们还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幸福,变得积极,变得美好。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当今涌现出的信息和知识是以往N多倍,我们都了解生活变得幸福美好的道理,并且现在书面的市场也层出不穷推出关于提高生活幸福的书籍,相信我们大多数人也看了,道理也明白了。但是生活往往和我们的向往背道而驰,是道理没有用了吗?还是说我们学习的不够?抑或生活是美好的这就是个伪命题?
不要否定生活的美好,生活是存在美好的。但是你为了追求这种美好,而让你的生活发生翻天地覆地的改变,不看现在的情况,这不是美好,这是痛苦的。
大家都知道心学的王阳明,在当时的历史朝代,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格物致知,王阳明就找了一个山洞,他的洞口有一片竹林,他就想从这个竹子身上琢磨出一套大道理用于社会,服务社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事实呢,一天天的过去了,王阳明始终没有悟到任何一丁点有用的东西,据说还因为没有悟到东西急的吐血了。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龙场悟道。
那个时候王阳明的年纪也很大了,然后他就从山洞里面出来了,开始传播他的心学理论。
那这和我们想从书上得到生活是美好的,基本上没什么差别,我们从一开始都脱离了生活的本质。由此当你想把你的生活变得美好幸福和圆满,你首先就要接受生活中坏的方面。
中庸讲,君子慎独,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但是就是有那么一天,你突然这个怒气忍不住了,发泄了出去,你明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你实在没有办法控制住。
你的生活难道就一塌糊涂了吗?你的人际关系就变得很差了吗?你的生活就不幸福和美满了吗?最主要的是当你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而不是拿着古人规定的教条,来埋怨自己。
如果有10件事情,其中8件事情你做到了中和,那么你就很厉害了。拿古代的一些理论和工具,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的生活变得那么极致的完美和圆满,最后会适得其反。
所以我说在你懂得了那么多的大道理,你也读了那么多书,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要把你的生活变坏,而不是你要追求生活美好,因为追求生活美好的前提必然是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对于一个自己生活都不满意的人,他还拿着任务和标准去约束自己的生活,那你想想人的心里能不烦躁焦虑和苦闷吗?
所以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我们要把生活变坏,我们要包容我们生活之中的一切不满,我们要适当的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去玩游戏去看电影,有些事情符合人的本性,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我们在情绪方面要适度的发泄不良的情绪,说一句两句脏话也是没有问题的。当我们脑子里有一些坏的想法冒出来,我们要做的不是紧张极度的在意,这种坏的想法是自然而然的,只要我们不去发展它,他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谁能保证谁的生活就一定是圆满和幸福的呢?谁都保证不了,但是我们都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是充满着困难,是充满着无聊,是我们认为美好生活的对立面的坏生活,我们都能保证,我们生活在坏生活的环境中,那为什么不敞开胸怀去迎接它?
在坏的生活里逐步接近,美好时刻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