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个世界变得太疯狂? ——《小丑》DC极度现实之

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个世界变得太疯狂? ——《小丑》DC极度现实之

作者: 心里炙热的光 | 来源:发表于2020-03-24 14:27 被阅读0次
 看完《小丑》电影,回想“joker”亚瑟在一开场面对心理师的治疗说着,“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个世界变得太疯狂?”这句话,是从一个社会底层边缘人说出自己的生存感受?还是亚瑟精神疾病负面念头造成的偏颇之言?《小丑》是改编自DC漫画的超级反派“小丑”,但剧中的故事,并非我们熟悉在《蝙蝠侠》里那个一登场,我们就已知的大恶棍。 这个不一样的“小丑”故事,是一个穷人亚瑟为何会变成反社会的恶人,再变成我们已知的高谭市无恶不作的“犯罪王子”。DC这次开了很大的空间给导演陶德菲利普斯去发挥,加上瓦昆菲尼克斯的精彩演出,《小丑》电影有着电影艺术与商业价值的呈现。 观影《小丑》,无不被“小丑”亚瑟佛莱克所遭遇的处境而感到难过,这个角色几乎承担剧中所有恶果留下的苦痛。电影一开始带出高谭市垃圾堆积的市容问题,社会经济萧条,贫富差距等面貌。亚瑟生活在底层,与母亲(法兰西丝康诺饰演)相依为伴。从小母亲就昵称他“快乐”,他也立志自己能为世界带来欢乐,所以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带来欢笑的脱口秀喜剧演员。 这样一个看似温和无害的人,怎会变成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魔?他每天辛勤地出来讨生活,手拿着商店广告广告牌,跳着小丑舞,结果有天一群年轻人恶意抢走他的广告牌,他死命地追,却因小丑装扮及大头鞋无法跑快,之后又被这群年轻人暴打一顿,砸了他的广告牌,然而街头没有人跳出来帮他。 回到公司,亚瑟被店家要求缴回广告广告牌,否则要被扣薪,同事蓝道(格伦弗莱舍尔饰演)送他一把枪,希望他被欺负时能自保,看似关心他,却是设局害他。害他在儿童医院掉枪,丢了这份小丑表演工作。 亚瑟一心渴望自己的表演受到重视,有天成名能让母亲过好日子,但他无法控制大笑的疾病,使他在努力表演时,无法将真正的情绪和表情完整表达,于是仅管想更多的梗,脱口秀的表演自然无法得心应手。 他不时大笑的毛病,使他遭到排挤,亚瑟愈来愈相信自己的人生是场悲剧,甚至是被遗弃的。一日在地铁,三个上流社会的金融人士,在车厢调戏一名女乘客,小丑原想替女乘客解危,但他笑得怪病,激起这三名男子痛打他,出于自卫,他开枪射杀了一名男子,担心被告发,接连把其他两名也杀害了。 首次杀人的亚瑟,害怕得不知所措,躲到厕所,在阴暗的角落中,他慢慢沉静下来,脑子里也突然有了音乐,慢慢自在独舞,他想自己应该就是要成为小丑,让人生变成喜剧的狂念逐渐涌上。 回到家后,看了新闻才知那是韦恩企业的员工,而汤玛士韦恩(布雷特库伦饰演)这位母亲口中的大好人,母亲一直写信找他,亚瑟忍不住好奇偷看了母亲信中的内容,原来自己是汤玛士韦恩与母亲的私生子。 汤玛士韦恩是亿万富翁,打算竞选高谭市市长,痛批员工被杀害的凶手,但没想到城市有另一群人开始集结,甚至带着小丑面具,支持那个被摄像头捕捉的嫌疑犯。亚瑟内心似乎受到了鼓舞,因为那个人就是他。 当他混进汤玛士韦恩的上流慈善晚会,亲口想得到汤玛士韦恩的认亲,没想到汤玛士韦恩说他母亲是精神病患,有妄想症,而他也非他母亲所生,是被收养的小孩。亚瑟不信,跑到精神病院抢了母亲过往的病历,看到了真相,亚瑟知道自己无法控制笑的原因是小时被母亲的同居人虐待,殴打到头部受损的影响。 从那一刻起,亚瑟已不想再当亚瑟了,他已分不清自己的人生什么时候是真实,什么时候是幻觉,就像他一直以为和邻居的单亲妈妈(萨琪毕兹饰演)热恋。他想当“joker”小丑,因为当小丑可以受到一群人的掌声,也可以做他随心所欲的事,进行对他不公的报复。于是他接连杀了自己的养母和同事蓝道。 当亚瑟到电视台上莫瑞(劳勃狄尼洛饰演)的节目,他已是真正的“小丑”了,心中再也没有那个还带着一丝善意的亚瑟,因为他的恨和精神的错乱,使他合理化自己偏激的暴行,当他与莫瑞争辩时,突然拔枪杀了莫瑞,那一幕很令人震惊。 导演陶德菲利普斯为“小丑”写的起源故事,想告诉我们,人的恶不是天生而来,只是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放弃原本人性的信仰和价值。当亚瑟激动地告诉莫瑞,“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被当成垃圾会有什么结果?”这是一种长期积压在心中,遭到歧视的愤怒指控。 我们或许会同情剧中亚瑟所遭遇的不平与被恶意地霸凌,但如果今天真有一个像亚瑟的人,在我们的面前发笑,我们真能理解他笑声背后,想表达的真正情绪和想法吗?是“joker”病态,还是我们的这个世界,已变得太疯狂?甚至疏离了,有了两种不同世界的分隔,这是《小丑》电影带给观众的省思。 《小丑》电影好看,许多环节也处理相当理想,导演拍摄镜头紧紧捉住演员的表情,善用歌曲代表亚瑟每一时刻的心境,像《Smile》、《That’s Life》和《Send In The Clowns》,此外冰岛女音乐家希尔杜的配乐,更传达了亚瑟内心的冲击。影片的魅力之一,是对于小丑身世的留白。导演刻意在片中留下了许多“证据”,让我们认为,韦恩是小丑的父亲,而后又用凌乱跳跃的叙事,使得整件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最终事实到底如何,就看各位各自的理解了。而这个理解,则直接奠定了整个哥谭市是否更加黑暗的论调。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加上杰昆·菲尼克斯的精彩演绎,整部影片足以在让人惊艳之余,陷入深思。 不过,这部电影还是难以撼动希斯·莱杰版小丑在我心中的地位。原因很简单,二者相较之下,如今的小丑确实表现出了,独属于他的神经质,可高智商的属性却被遗忘得干干净净。如果说希斯·莱杰是成熟期的小丑,那么杰昆·菲尼克斯无疑是一个“渐入佳境”的幼年期小丑。 整部电影中,代表正义一方的警察,虽难以成功抓捕亚瑟,但亚瑟的高智商犯罪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影片更多停留在了社会旧制将人压垮,时代催生仇恨悲歌的难题中。就连亚瑟拥有的强大精神引领性,也不过是因为他对既定社会秩序和等级规范的“反叛性”,引起了哥谭民众的共鸣罢了。说白了,他不过是人们实施暴行的一个导火索。在深受资本主义迫害的面纱下,在自我保护本能的遮蔽下,人的毁灭情节一触即发,甚至过犹不及。 可究竟人为何会如此暴力地去犯罪,是天性使然、人性本恶,还是生活所迫?电影给的答案,明显是后者。 但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终究还是对生活抱有信心。虽然这份信心,可能是来自回家路上看到捧着红玫瑰,小跑着去见对象的可爱猛男,可能是因为陌生网友简单的一句加油,也可能仅仅是来自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耳机里将人生故事娓娓道来的歌声。直接点说,人充满情感,所以面对生活的重担会脆弱,但也因为人们懂得共情,所以又常常能被治愈,充满希望。 共情,是将我们与外界连接起来的一个通道。可亚瑟选择将它关闭,在施暴的那一刻,他将自己与所有的温情和柔软割裂开来,无视对方是否无辜,是否罪无可恕。导演也在影片最后巧妙地,将正义与邪恶的分界线模糊化,把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地位划上等号,让我们闯进小丑的阵营中,去理解他的疯狂,同情他的遭遇,自然地认为一切暴力,都是正当且不得已。 可现实是,那些所谓拯救世界的正义使者,将灾难带来养育自己的家乡,将拳头挥向身边的市民,遭受过暴力的城市,没用因此变得更有生气,而是充满了硝烟,这哪里还有面具底下、口罩背后所说的美好生活呢。暴力,永远只能是暴力。新版《小丑》能成为票房破10亿美元的R级片,不是没有理由的,至少能将“正义的暴行”这种悖论,讲述得如此具有写实意义,就值得为它贡献个票房。

缺乏共情能力的人,最终只能沦为本能指挥下的棋子。或许拥有不了像超人那样的超能力去拯救他人,但能推己及人,在满地鸡毛的生活中,充满希望地活下去,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英雄呢?

喜欢就关注微信公众号:熊猫影视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个世界变得太疯狂? ——《小丑》DC极度现实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eo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