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采访中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被问到:“当初在北大当老师当得好好的,怎么就辞职创业了呢?”俞敏洪直言:“当时没想创办什么新东方,当时真的是想钱想疯了!”
这个已经帮助无数学子完成“留学梦”的俞敏洪,能考入北大已经实属不易,第一次高考英语才考了33分,磕磕绊绊用了三年时间才得以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考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开学之后俞敏洪发现自己居然是班级里唯一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成绩差外加普通话说得还不好,俞敏洪没少被同学嘲笑。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大学期间俞敏洪还因病休学一年,那一年,他读了整整200本书,写了200多首诗歌,背了上万个英语单词。毕业后俞敏洪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功获得了留校任教的名额,可没多久就辞职了。
其实俞敏洪当初并不想从北大辞职,可因为1988年俞敏洪的托福就已经考了高分,就连美国的好几所大学都已经录取了他,可没有一所大学给他全额奖学金,囊中羞涩的俞敏洪实在拿不出出国留学的学费,在北大的工资虽然稳定,但对于出国留学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俞敏洪认真分析了这件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个钱字,于是便和几个同学开起了培训班,攒出国留学的钱,可这也让他收到了学校的通报批评,无奈只好辞职。
俞敏洪后来回忆到: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家可归,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
虽然自己的留学梦已经破灭,但这些磨难似乎也让俞敏洪看见了新的曙光,自己对留学的流程异常熟悉,外加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就这样,1993年在北京的一所透风漏雨,不到10平米的小平房,北京新东方在俞敏洪的领导下成立了。
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成功者讲述自己如何成功,但很少会有人和你谈起这背后的挫折。然而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朴实的俞敏洪却把自己原原本本的经历讲了出来,把它们都悉数写在了《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中。
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对比其其他企业家光鲜亮丽的成功史,俞敏洪的这本《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更像是一部诚恳的奋斗史。
人啊,不要总是想着如何能一步登天,就像俞敏洪说的那样:我们不需要考虑自己能走多快,只要知道自己在不断向前就行。这本俞敏洪撰写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分享给你,愿你始终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