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乡土中的土,今天的部分说的是城里人说乡下人的愚。
然而,这种愚,在作者看来,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但是城市里的人来到乡下生活,他们对于乡下的认知也肯定没有乡下人的多。所以这种愚,并不是指智力上的不足,也不是指知识上的不足。
自然,乡下人文盲的程度自然比较高,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
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一句"是我"啊就知道来的人是谁了。也就是说,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那么,文字下乡又是否有必要呢?
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字就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乡下人的东西。我们的文字另有它发生的背景。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覆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