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了一本书,感觉非常好,却又不知道好在哪里,怎么会这样?
其实,那是你对这本书还没有完全“吃透”,还停留在“感受”层面。你需要充分的挖掘一本书的内容及背后的价值,让自己真正“看懂”一本书。
给你三个“问题”,反复来问一问自己。
第一个问题:你在看了那么多的书中,为何特别喜欢这本?它有何特别之处?
先回到自身的阅读感受,去找出这本书对你的意义和价值。提炼出这本书的核心精华与特别之处。
第二个问题:作者写这本书,他要表达的思想或观点是什么?真的就是这样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没有更深层的意思呢?
这个问题是促使你不断深挖出书的精髓,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通过反复的阅读,反复的诘问,你往往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更深度的收获。
比如《红楼梦》,读一遍可能看的是人物之间的感情与故事情节,再读一遍开始看出人物的命运,再读时能关注到家族的兴衰......蒋勋老师这样读到三十几遍时,已经当成佛经来看,和普通读者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了。
就算不能把每本书都看那么多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书里的某一个细节着手,由点及面,有小到大的去分析。比如,六神磊磊的“读金庸”系列就是把金庸武侠“横切”开来给读者看,从一个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去讲,常常让人拍案叫绝。
第三个问题:这本书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或改变?
这个问题又回到了读者的角度。
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愉悦精神、亦或是追求真理,阅读好书、分享好书,就是通过你自己对书的理解和吸收,把书中力量传递给他人,去影响他人。
于是,要反求诸己,问自己这本书究竟给了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小到一个观点的更新,大到整个人生轨迹的改变。任何一次的阅读分享,就是一次全新认知改变的开启。
举个例子,《断舍离》这本书。
01 你在看了那么多的书中,为何偏偏要喜欢这本?
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反而让人产生更多的苦恼。作者推出的理念一针见血,思路非常清晰,又有独特的实践体系,是一本可以帮助人改变的好书。
02 作者写这本书,他要表达的思想或观点是什么?
表面上是讲到了“断舍离”的整理术(物品层面),更深层的是教会大家一种思考模式(心灵层面),再进一步其实还是一套生活艺术(哲学层面)。
03 这本书给你带了什么样的启发或改变?
开始实践“断舍离”,先从物品开始,后面甚至延伸到“人际关系”(比如说关闭“朋友圈”)...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物理空间上的“释放”,也“清空”了心理上“空间”,心灵上做了减法,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
根据这样的自问自答,或许就可以帮你挖掘一本书背后的价值,也就是更好的“读懂”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