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每个人都要时刻准备着受到来自他人干扰和打断,我们也开始沉迷于一切都能及时反馈的快感之中。但是在某些领域中,过于频繁的联系和打断对提高工作效率毫无益处。比如说知识工作者、学术研究者、文字工作者等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都需要安静的免受干扰的时间来取得高效率的纯粹的工作时间。
《深度工作》告诉我们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但是深度工作又是很少见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深度工作的小窍门。
什么是深度工作?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
即使没有专门的概念我们对深度工作也能理解的七七八八。相对于那些不怎么需要认知和脑力活动的工作,在收到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没有为社会带来过多的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的肤浅工作而言,深度工作需要屏蔽来自周边的干扰,需要一整段的时间用来专注思考以此提升技能,获得价值和意义。深度工作是少见的、难以复制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般收发邮件、打印文档、处理客户投诉、联络接听电话、处理办公文档之类的工作就属于肤浅工作,不需要专注思考或者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我们也常称这样的工作为辅助性工作。
深度工作则需要专注的脑力思考活动,比如文字写作者往往需要一整段时间用来整理思路写作,科研工作者也需要再专注的环境中进行缜密的思考设计和总结,程序员需要专注写代码。这类工作的准入门槛相对来说稍微高一些,获得的价值和意义也远超于肤浅工作。作家写的书,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
在社会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深度工作的报酬比肤浅工作来的更高。如果你获得深度工作的能力,更容易进入社会或者公司核心位置,更具有竞争力和价值,不容易在飞速进步的社会被淘汰。
所以,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专注思考才能进行,那么你就要想办法多进行深度工作,减少外界的干扰,提高自己的产出和价值。如果你现在进行的是简单的不需要多少思考就能进行的切容易复制和替代的,那么你可以思考如何才能进入到需要深度工作的领域中。
如果你对深度工作的概念和价值也很认可,并且你的工作需要专注思考才能获得更大价值,那么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快进入深度工作中去。
如何进行深度工作?7个小窍门供你参考
1.每天几小时
深度工作需要很长的专注时间去集中思考,比如科学家做科研,作家写书,心理学家学术研究。很多深度工作领域的典型人物都会流出几个月甚至好几周的时间与外界断开联系用于专注思考,比如心理学家荣格、作家马克吐温、J·K·罗琳。颇有些武侠小说里面“闭关修炼”的意思。
但是对于一个平常需要工作的人来说,这样整段的封闭时间几乎是不存在的。有2种方法可以作为替代:1是每周用1.2天进行深度工作,隔绝外界干扰,还有就是一天中抽出1-2个小时,用来专注思考学习,培养习惯。对普通上班族来说,这个时间可以是早起时间也可以是晚上复盘时间,这样你就比别人多了几个小时的额外专注时间。
2.找到关键目标,摒弃无关干扰,设置引领性目标
重要且非常重要的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只要对重要的目标没有帮助的,你就可以舍弃不做或者延迟再做。比如你要提升写作能力,那么看书、听演讲、上写作课、去参加一个活动都能为你的写作提供素材,这样的活动你可以参加。但是回一份无关重要的邮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朋友圈这样的活动对目标无意义,就可以适当舍弃。
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
在设置目标之后,你还需要的是分解目标,然后定期总结。不然你不知道你现在的行动对目标的影响有多大。比如说你定计划今年要看100本书,那么逐渐分解每个月要看8本书,一周要看2本,如果你每天都在刷微博朋友圈,这个目标最后能完成吗?这个思路也颇有些像我们写手帐的规划思路。给大家参考:怎么规划手账体系?内容页到底应该怎么写?超详细的手账入门指南
3.学会大手笔
这对我来说是新的概念。意思就是你需要先进行一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投入来激励自己,看到已经花费这么多精力,你还好意思继续拖延不做?
比如说联系画画,很多新手就会买一些普通的画纸随便画画,最后也没什么提升。但是如果你纸笔都买最好的,那么画的时候你就会想这么贵的纸我如果画不好就太浪费了,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一些压力,这些压力有利于提升深度工作的能力。
比如写作,写不出来了,没有专门的时间去写,那去定一个星级酒店住进去写,隔绝外部干扰。如果你还继续拖延那么每天的房费你会不会心疼?
4.练习并行工作
什么是并行工作?在进行一些不需要多少脑力活动就能进行的事情的时候加上一些脑力思考活动,这点在李笑来《和时间做朋友》这本书也有说。
比如说,我们在跑步的时候,打扫房间、刷牙洗脸等这些活动因为已经成为习惯,所以几乎不用怎么思考顺手就能去做,在做这些活动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切换到深入工作的状态,想想自己负责的项目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今天的会议讨论出来的方案要怎么执行,要写的文章该怎么写等等。
另外,很多很牛的人都有冥想的习惯,《超级个体》的古典老师就有冥想的习惯,他还介绍说李笑来等一些知识界IP也都有冥想的习惯,在冥想中进行深度思考。
5.减少使用网络使用时间
因为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过渡使用,很多人已经习惯分心和随时随地享受干扰,沦为:“心智废人”,根本无法进行深度有意义的工作。
不得不说这是现在社会的通病。公交车上,排队等候的时间,等电梯的时间,午后休息时间,我们已经习惯动不动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有什么新鲜事,这些活动纯粹是下意识动作,不仅不需要脑力,还会让脑子变得越来越懒惰,不爱思考。
想要深度工作就要学会摒弃网络,拥抱无聊。
有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说不必每条信息都立刻回复,设置一个专门的时间点来回复不重要的信息,比如说晚饭后,睡觉前。统一延迟回复刚开始可能会被人说,但是当他们习惯了应该也就能理解这是你的习惯。
在工作的时候关闭手机提示音。现在手机上很多APP都会有提醒功能,关掉他们相信你会获得难得的专注工作时间,甚至微信的提示音,很多信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关闭朋友圈。这个我已经尝试了一个多月,现在我基本想不到要刷朋友圈,这样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去做重要的事。当然不是完全关掉,你可以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抽出十几分钟浏览信息,正常互动。关闭朋友圈是为了让你减少动不动就随手点开朋友圈浪费的碎片时间。
当你想要上网获得消遣摆脱无聊的时候,想一想:上网做这些事对我的目标有帮助吗?
当这些习惯慢慢开始形成的时候,你就会减少用网络来打发无聊,获得更多专注思考的深度工作时间。
6.改变代办事项的方法
让每天的时间过得更有价值的一个方法就是列代办清单,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但是我们提倡把代办事情列的更具体一点,在哪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
这样做的原因是减少你的额外用来思考决策的时间,能让你立刻开始行动。想想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瞬间,虽然已经列好了待办事项,但是在闲下来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依旧无所适从开始网上冲浪?
如果你在每个时间段列好要做的事情,那在当前的时间里你就不用额外调取精力去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直接按时间表行事就好了。这样做也符合大脑的最小阻力原则,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情。
最小阻力原则: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底线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另外,还有2个小窍门或许你可以尝试:1.在代办事项列表里留出一些弹性时间,毕竟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计划。2.设置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时间点,强迫自己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深度工作,据说罗斯福就有这样的工作习惯。
7.享受安逸时光
每天都有长长的代办清单很容易让人焦虑,产生压力,不如选一个时间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让自己彻底放松。
在《神奇手帐》这本书里有介绍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选择一天为“绿色日”,就是什么都不做,享受安逸和无所事事。
《深度工作》也介绍说要留出安逸的时光,用来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而且在安逸的时光里可以任由潜意识自由发挥,更有利于提升灵感和思路,提升洞察力。很多你工作时想不出来的难题在放松和无所事事中突然就迸发了灵感。总之,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最后我也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文章,如果你喜欢,请为我的文章点赞!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
网友评论